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 > 正文

英德打造人才聚集高地 企业与高校加大联动助推产学研发展

  • 2021-12-16 08:32:05 来源:南方日报

“希望政府能提供简化经济运行工作流程的信息化平台,加快解决非技术科研攻关外的其他问题,及时高效地解决项目发展要求快和流程审批慢的矛盾”“希望有更多企业联合起来,与高校共同打造产业学院,让高校的学生培养方案与企业、行业对接”……日前,英德市高层次专家人才研讨会在英德高新区召开,邀请企业高管、专家学者,围绕工业经济发展、园区建设、人才引进等工作,共同探讨英德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大计,进一步提升英德市人才发展水平,激发全市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英德市委副书记、市长林明晓,副市长李巧玲等出席活动。

搭台筑巢▶▷产学研协同创新打造引才“聚合点”

研讨会上,李巧玲介绍了英德高新区产业、经济发展和人才工作等情况。近年来,英德高新区立足绿色工业发展定位,守好安全、环保、效益三条底线,初步建立了以新材料产业、新能源产业、高端装备产业为支柱的现代产业体系,于2020年获批为首批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目前,高新区入园企业达315家,总投资额约768.2亿元;今年1—10月,完成总产值233.09亿元,同比增长50%;工业增加值35.05亿元,同比增长23.6%;工业固投完成11.78亿元,同比增长20.7%。

长期以来,英德高新区积极鼓励企业建设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载体,助推企业创新能力发展提升。高新区目前有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共7家,省级、清远市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共46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45家,省级重点实验室1家。2021年度英德共有32家企业获批广东省科技型中小企业。

英德高新区积极推动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合作,营造出上下联动、共建共享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氛围。有27家企业与复旦大学、中山大学、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等20多所省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的产学研合作关系,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2项、省级专利金奖2项;承担省级重大科技专项1项、省级应用型成果转化重点项目2项。现有高学历人才(硕士学历以上)86人,科技创新人才约180人,创新创业团队约37队,清远市高精尖缺人才34人;省级院士工作站1个、博士工作站3个,博士后创新创业实践基地1个。

未来,英德高新区将积极建设创新基地,实施创新孵化基地建设项目,依靠万洋众创城着力引进一批规模大、创税多、成长性强、附加值高的中小微企业入驻创新基地,重点开展智能制造、信息技术、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技术研发与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通过搭台筑巢,打造引才“聚合点”;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通过项目合作、共建工程中心、联合培养人才等多种方式开展产学研合作,积极对接“珠江人才计划”“扬帆计划”“广东特支计划”等系列人才项目,积极探索柔性引才模式;积极搭建政府、企业、高层次人才对接的桥梁,建立具备人才政策咨询、招聘登记、求职登记、培训、人才交流等功能的一站式人才驿站服务平台,促进人才智力的汇聚,为园区的发展提供智力保障。

多措并举▶▷盘活人才存量扩大人才增量

“目前,英德经济发展进入了创新突破、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在这样的背景下,英德有大量的潜在人才需求,也面临着人才缺口的现实问题,特别是工业领域人才的匮乏正逐步成为制约英德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林明晓在研讨会上表示,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人才队伍是工业振兴、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林明晓提到,工业人才担负着科技创新的重任,对企业的技术研发创新能力起着决定性作用,是区域工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英德工业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充实工业人才队伍,以此助推工业企业盈利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促进传统优势产业优化升级和产业链供应链水平提升。

“我们必须多措并举盘活人才存量,扩大人才增量,使工业领域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林明晓指出,英德要从工业产业水平及人才队伍实际出发,以中等层次人才引进和现有人才培养为着力点,提升技能型人才的占比,着力改善工业人才队伍整体结构和素质;要充分发挥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的职能作用和资源优势,聚焦“科研、人才、资金、产业、市场、政策”全链条创新要素,着力打造政企学研协同、多方助力、区域互联的工业领域人才工作格局;要以高新区为着力点,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积极引进高端制造产业,抓好产业链条延伸,努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逐步改善产业结构,提升工业产业整体水平,从而增强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达到产业引才的目的。

林明晓希望,出席研讨会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能围绕英德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难点问题和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积极建言献策,为推进英德各项事业发展贡献力量;积极探索科技应用的新方法、新途径,及时把科技成果和实践经验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努力带出更多“好徒弟”,选出更多“好苗子”,培养更多有知识、有想法、有胆识的领军人物和创新团队,同时动员更多人才到英德建功立业。

现场声音

广东埃力生高新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张秋华:

大力支持企业

重大项目落地

广东埃力生高新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张秋华表示,目前,英德不少企业已有重要项目或新兴产业,这些项目、产业需要人才做支撑,企业也希望能为他们发挥才干提供条件。

她建议,英德市委、市政府加大力度推进企业重大项目的发展和实施进度,积极提供沟通、协调、制定行动举措的专项专办,把优秀人才培养与创新能力建设、创新成果转化落地结合起来,切实让已引进的企业项目作为价值载体,乘势发展起来。然后再通过项目形成人才聚集、产业集群,推动英德的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崛起。“如埃力生公司的气凝胶新兴产业是行业龙头,引进了上游企业和带动配套服务业发展,目前急需扩产提质增效,希望有关领导和部门在项目配套建设和审批上能够加快进度。”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化学化工学院院长舒绪刚:

企业与高校加大联动

助推产学研发展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化学化工学院院长舒绪刚希望,有更多的企业联合起来,与高校共同打造产业学院,让高校的学生培养方案与企业、行业对接,使学生快速适应企业的需求。他说,英德不少工业企业有着现代化的生产设备和工艺,这些生产环境是学校难以实现的。企业与高校联合共建,一方面能让学生有更好的实践经验,快速成长;另一方面能让企业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

另外,舒绪刚还希望,当地政府进一步加大化工行业的科普力度、安全生产的管控力度和转型升级投入力度,为化工行业“正名”,别再谈“化”色变。“不可否认某些不合法合规的化工企业确实存在污染、爆炸甚至事故伤亡的问题。但化工行业不仅为我们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服务,还为我国乃至世界的重大工程项目提供支撑。我们要理智地看待化工,既要看到其风险的一面,也要看到其不可或缺的一面。”舒绪刚说。

英德高新区管委会党组副书记、主任吴国添:

希望给予更多倾斜

推动科创基地建设

英德高新区管委会党组副书记、主任吴国添表示,英德高新区自2008年设立至今已走过10多个年头,并成功进驻了一大批企业。但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新区的生活配套设施已逐渐满足不了企业和人才的发展需求。目前,高新区正规划打造集技术研发、企业孵化、运动休闲、中小学教育、人才住宿等为一体的科创基地,从而进一步完善高新区的生活配套设施,吸引更多人才留在高新区。

“科创基地建设规模较大,希望英德市委、市政府能在土地指标方面给予倾斜。”吴国添呼吁道。(●文/图:南方日报记者陈咏怀通讯员邓清甜黄劲檀)

标签: 发展水平 人才聚集 工业经济 高质量发展

推荐阅读

2021年南海预计新增“小升规”企业840家 全面加快“两化”转型步伐

2021年,位于南海狮山的中海万泰技术有限公司顺利实现小升规,公司总经理助理郭旭文说,小升规后,企业...

东莞智治赋能撬动“效率变革” “智慧警务”让打防管控更高效

平安建设与社会治理如何像绣花一样精细?在东莞,数字治理已经深入到街头巷尾:智网工程以小网格支撑起精...

厦门电商直播助力全国网上年货节 携手构建两岸直播产业新篇章

2022全国网上年货节厦门分场暨厦门消费节(以下简称厦门年货节)1月10日正式启动。厦门市结合城市资源,联...

黄花镇打好“三张牌”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擦亮绿色发展生态底色

英德市黄花镇是生态旅游镇,地处英西峰林走廊核心区域,是英德国家森林公园和省国家地质公园的重要组成...

南宁“一个路口一个策略”精细化治堵 开展城市交通拥堵治理“百日攻坚战”

近期,我们在江北大道葫芦鼎大桥桥底路口采取‘阶梯渐进式放行’模式进行优化改造,路口通行...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亚洲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 联系方式:8 86 239 5@qq.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