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区域 > 正文

海珠区奋力打造广州高质量发展新高地 举全区之力推进琶洲试验区建设

  • 2021-09-29 08:32:06 来源:南方日报

大潮起珠江,在珠水环绕的海珠往往能最快感受到未来发展的“时”与“势”。当下,第130届广交会举办在即,一批“链主”企业正忙着进驻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简称“琶洲试验区”),太古仓、洪德巷等正焕发新活力……珠江沿岸,世界一流滨水活力区呼之欲出。

目前,海珠区正处于机遇叠加的窗口期、发展潜能的释放期,也是干事创业的黄金期。海珠应时而动、乘势而上,加快推进现代化中心城区建设,努力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展现新气象新作为。

9月27日,中国共产党广州市海珠区第十三次代表大会召开,宣告了海珠的新未来、新布局:

今后五年,海珠区将全力做强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城市更新“双引擎”,优化“一区一谷一圈”三大空间布局,加快建设数字经济示范区、产城融合引领区、城央生态宜居区、文商旅融合样板区,逐步建成有活力有魅力有竞争力的数字生态城,奋力打造广州高质量发展新高地,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勇当先锋。

优化空间格局

举全区之力推进琶洲试验区建设

准确把握“时”与“势”,“一区一谷一圈”依旧是海珠的关键一招,此次会议“优化”成为关键词。

海珠提出“一区一谷一圈”,正是破局东、中、西部发展不衡不充分的破局之举,明确了东部建设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中部建设中大国际创新生态谷、西部建设海珠新活力文商旅融合圈的空间布局。

此次依旧坚持全力推进“一区一谷一圈”建设,正是为了深化构建优势互补、多点支撑的区域发展布局,形成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和增长极。

今后五年具体如何优化,此次会议也给与了最新答案:

琶洲试验区依旧主攻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

会议提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数字经济示范区。举全区之力推进琶洲试验区建设,打造“数字+会展+总部+高端商贸”融合发展的产业新高地,力争到2025年琶洲试验区营收突破5000亿元。加快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构建“头部企业+上下游配套项目+研发+场景应用+金融+人才”的产业生态集群。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发展一马当先的琶洲西区,琶洲中区、东区、南区的功能定位也浮出水面。会议提出,明确各板块功能定位,琶洲西区建设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先导区、中区建设智慧会展和总部经济创新区、东区建设未来超级总部区、南区建设创新融合拓展区。

中大国际创新生态谷则看中山大学、海珠湿地、中大纺织商圈这三大主角。

会议提出,着力打造环中大创新生态圈,有机串联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着力提升海珠湿地圈层发展能级,构建“湿地+林荫大道+都市圈”空间布局,让湿地成为招商引资和创新创造的“金字招牌”“绿色筹码”。促进中大纺织商圈向数字化、高端化、品牌化发展,建设国际纺织时尚之都。

此前,海珠新活力文商旅融合圈的提出,让人关注到海珠西部焕发新活力的契机,此次会议进一步细化,提出坚持以文兴旅、以旅促商,深挖城区文化内涵,积极引入新零售、数字消费、时尚创意等新业态,打造广州历史文化传承地和品质消费体验地。

具体实现路径也呈现多点发力的特点。会议提出,发挥西部老城区街道主体作用,有序推进南华西街、洪德巷、龙骧大街等历史文化街区改造提升,推动海幢寺、潘氏大院、大元帅府等历史文化资源活化利用,以数字和潮流赋能江南西等传统商圈转型,以修旧如旧模式创建更多“太古仓式”的文商旅融合特色体验区,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高水建设广州塔文商旅融合发展示范区,串珠成链打造环岛滨水文化长廊。

抢抓数字未来,“一区一谷一圈”是海珠的王牌。

有产也有城

产业布局着眼现在、过去和未来

作为老工业区,海珠一直在产业转型升级的路上大步迈进。过去五年,海珠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0.1:16.4:83.5,现代服务业增加值突破千亿元。

为进一步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效益,未来五年,海珠将牢牢把握创新核心地位,大力实施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战略引擎工程,提升数字化发展能力,打造更高水的科技创新强区,助力建设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除了优化“一区一谷一圈”的产业空间外,海珠将全力优化产业结构,以“链长制”为抓手,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

有“链长”,也要有“链主”。为此,海珠也提出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引入更多世界500强企业、链主企业,精心培育本土领军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对此,海珠也早有探索。最典型的是琶洲年来的发展,2015年后,围绕人工智能、数字经济和总部经济等产业导向,琶洲西区引入了腾讯、阿里巴巴、唯品会等28家领军企业,落户产业项目计划总投资额达867亿元。

产业走向何处,海珠也目标明确,着眼现在、过去和未来。

会议提出,做大做强优势主导产业,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商贸、高端服务、会展文旅、智能建筑、都市型工业等六大战略支柱产业提质增效,形成市场竞争力、辐射带动力强的产业集群。

改造升级传统优势产业,依托信息技术、现代服务业为纺织服装、交通装备等产业赋智赋能。

加紧培育未来产业,超前谋划布局区块链、类脑智能、纳米科技等前沿领域。

要创新发展,也要协调发展。有产,也要有城。

海珠提出聚焦产城融合,打造协调发展新高地。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把全周期理念贯穿城区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下足绣花功夫,建设产城融合引领区。

对于新空间,是规划先行。未来五年,海珠将高标准规划建设琶洲国际超级总部岛、新城市轴线南段、环海珠湿地价值圈、沥滘—广纸等重点片区,引领东、中、西部协调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会议也提出,精心编制实施珠江沿岸高质量发展行动规划,按照“生态空间—生产空间—生活空间”梯次递进的理念,贯通提升29.2方公里环岛滨水空间,把最好的岸线资源留给市民,用最好的环境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聚力打造世界一流滨水活力区。

对于老城区,则是城市更新。会议提出,坚持“留改拆”并举,开展渐进式有机更新,有序实施城市更新三年计划、五年方案,协同推进“三园”转型、“三乱”整治,让每一寸土地、每一方米建筑发挥最大效益。

补民生短板

衣食住行全面满足人民期待

为满足人民群众的期待,海珠也提出坚持民生为重,坚定共同富裕方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对于与群众息息相关的医疗、教育问题,会议提出打造民生幸福标杆。在教育方面,增加更多优质学位供给,加快推进琶洲国际学校建设,打造教育现代化强区。在医疗方面,补齐公共卫生短板,推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新院区、区妇儿医院、区疾控中心等建成使用。

出行也将更便捷。海珠将完善次干道、支路网和公交、轨道、水上立体交通线网,织密“外联内畅”交通网络,全面建成2条城际轨道、4条地铁线路和7条过江隧道,全线贯通42.2公里环岛路。此外,海珠也将尽快开通琶洲港澳客运口岸码头往返香港国际机场和澳门市中心的水上客运航线,加速构建与港澳1小时生活圈。

数字经济与人工智能的发展成果也将运用到城市管理中。会议提出,探索制定城市运营服务的“海珠标准”。大力提升重点区域综合环境品质,将广州塔景区打造成为世界级滨水城市客厅。以广州塔智慧景区管理和广交会区域智能交通管理为切入点,加快数字孪生城市建设,实现城市“一网统管”,让城区运转更聪明更智慧。

此外,海珠也坚持绿色发展,不断扩大绿色生态空间。

未来五年,海珠将围绕“湿地生态、岭南文化、湾区绿核”,进一步提升海珠湿地品质,推进国际湿地馆建设,在生物多样、生态景观、科技展示、服务体验上下功夫,建设最美城央湿地,持续释放良好的政治、生态、社会、人文、经济效益。

同时,海珠将全面建成106.5公里碧道,打造“小环+大环”游憩系统和百里滨水带状公园,形成水清岸绿、鱼翔浅底、鸟语花香、都市风光的生态廊道。结合海珠桥南广场、羊城广场等重要节点改造建设,增加成片公共绿地和开放空间。

■未来展望

今后五年海珠区工作的总体要求是: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力做强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城市更新“双引擎”,优化“一区一谷一圈”三大空间布局,加快建设数字经济示范区、产城融合引领区、城央生态宜居区、文商旅融合样板区,逐步建成有活力有魅力有竞争力的数字生态城,奋力打造广州高质量发展新高地,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勇当先锋。

今后五年海珠区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左右,居民人均收入保持同步增长,“十四五”规划各项任务高质量完成。党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能力不断增强,改革开放全面深化,“一区一谷一圈”建设达到新水,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发展全国领先,产城融合、职住衡的引领区初步形成,城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明显提升,城区发展品质、生态环境品质、人民生活品质显著提高,全区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

■区位优势

海珠区推动高质量发展条件成熟、前景广阔,具有六方面的独特优势:

1.区位交通优势突出

位于“一江两岸”黄金段、广州新城市轴线核心段,交通便利、四通八达,是全市轨道和路网最密集的区域之一。

2.琶洲带动力强

琶洲试验区成为企业、人才投资创业的热土,数字经济发展迅猛,产业集聚和辐射效应明显。

3.科创资源丰富

拥有中山大学等8所高等院校、电子七所等20家科研院所和11家三甲医院,毗邻大学城。

4.生态环境优美

拥有世界一线城市最大的城央湿地和46公里环岛岸线资源,形成“江、涌、湖、林、园”生态体系。

5.人文底蕴深厚

拥有千年黄埔古港、百年工业大道和四十年改革开放成果,红色革命遗址和岭南文化资源遍布全区,历史文化辨识度高。

6.发展空间充裕

“三旧”地块约占城市建设用地的50%,纳入十年计划的地块改造后,将释放超过2000万方米产业发展空间。

■发展成就

过去五年,海珠区坚持创新引领、高端发展、生态立区,奋力开创现代化中心城区建设新局面,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经济实力大幅跃升

地区生产总值迈上2000亿元台阶,从2015年的1405.40亿元增至2020年的2086.93亿元,年均增长6.3%,五年累计实现税收总收入1051.7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61.3亿元。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0.1:16.4:83.5,现代服务业增加值突破千亿元。

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成为省重点打造的创新台、市科技创新轴的核心支点,被认定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大数据)、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全区引入了世界500强投资项目53个,培育发展上市企业9家、独角兽和未来独角兽企业18家、总部企业161家、“四上”企业4069家,亿元税收商务楼宇达12栋。建成科技孵化器51家、众创空间36家,高新技术企业增至629家。

城区品质显著提升

大力推进城市更新九项重点工作,有效破解了沥滘、新市头整村改造难题,以点带面推动全区“三旧”改造提速,63个老旧小区、10个旧厂房完成改造。拆除违法建设1048万方米,清理整治“散乱污”场所8517个,疏解提升专业批发市场28个、村级工业园22个、物流园17个。

生态优势不断彰显

海珠湿地一、二期实现品质化提升,高水建成三期,城市生态绿核作用更加凸显,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国家级荣誉。

建成碧道57.7公里,打造了6.6公里阅江路等一批精品碧道。系统开展水污染防治工作,完成16个城中村截污纳管、16条河涌流域雨污分流,建设达标排水单元1290个,消除黑臭河涌,省考东朗断面水质达标,海珠区连续在全市河湖长制考核中名列前茅。2020年环境保护目标责任考核位列全市第一,区域环境竞争力跃升至全市第二。

民生福祉日益增进

学前教育“5080”攻坚任务提前完成,建成执信中学琶洲实验学校等一批优质学校,初中、高中毕业班教学综合质量居全市前列。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领先全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获国务院大督查通报表扬。

文化建设持续加强

擦亮广州塔、广交会、海珠湿地、琶洲数字岛、中山大学、十香园六张特色名片,城区显示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

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开展,广州科学馆启动建设,广州文化馆、广州美术馆主体结构完工,全区新增40家图书馆分馆、27家文化馆分馆,潮流文化周、岭南书画艺术节等文化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获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打造了海珠党建主题公园和阅江路新时代驿站群,沙园街和南华西街龙武里社区获评“全国文明单位”。

民主法治长足发展

区人大获评全省县乡人大工作首批创新案例,广州市基层立法联系点琶洲试验区立法联络站挂牌成立。巩固发展爱国统一战线,成立全省首个新阶层人士党委,广州创投小镇入选中央统战部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实践创新基地,区工商联获评全国“五好”县级工商联。

党的建设向纵深推进

顺利完成全区机构改革和街道体制改革。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圆满完成联社、社区“两委”换届,实现学历、年龄“一升一降”。海珠区五年在全市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中均名列前茅,区纪委获评“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先进集体”。(●南方日报记者傅鹏)

标签: 未来发展 高质量发展 空间格局 试验区建设

推荐阅读

英德横石水镇新星村网格化服务管理见实效 帮助更多群众办好事实事

为使村级实现接诉即办,闭环处理,英德市横石水镇新星村在全镇率先实行网格化社会治理,成效明显。该村...

2021年莆田市新增公园绿地面积70.2公顷 完成35个口袋公园、25处立体绿化

据莆田市园林管理局透露,2021年,莆田市新增公园绿地面积70 2公顷,新建或改造提升绿道40 1公里,完...

云南省启动“2022全国网上年货节” 多层次全方位满足广大群众过年需求

2022年1月10日,云南省2022全国网上年货节云南分会场举行了启动仪式。云南省商务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冯震...

“2022吉品国潮网上年货节”启动 进一步发挥电子商务释放消费活力

今天,作为首届吉林1·8消费节云端消费的核心内容,以乐游吉林、惠购吉品为主题的2022吉品国潮网上年货...

东方红林区数字化让资源管护更智慧 “一张图”实时掌握森林动态

图中的每一个小方框都代表一棵红松,我们看到的红色方块就是林区红松分布情况。日前,记者在东方红林业...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亚洲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 联系方式:8 86 239 5@qq.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