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区域 > 正文

汕头加快建设海绵城市 打造一批具有“海绵理念”新项目

  • 2021-11-04 08:39:08 来源:南方日报

从沈海高速往汕头方向中山路出口驶出,西侧有一大片由三处水体连成的湿地公园。秋日里,公园内环湖植被繁茂,成群白鹭嬉戏,俨如汕头中心城区的“绿色门户”。但大多数人不知道,这里还承担着更为重要的城市功能——地表像海绵体一样吸水、蓄水、渗水、净水。这是一个全新雨洪管理概念,也是汕头探索海绵城市“养成计划”的实践行动。

今年6月,汕头成为首批国家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建设示范期3年。按照规划,到2030年,汕头将实现80%建成区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

当前,汕头还明确提出,要将海绵城市建设要求纳入城市规划建设管控环节,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全力打造“水韵山灵新汕头”,建设自然渗透、自然积存、自然净化的粤东水网城市的海绵建设示范典型。海绵城市“如何造”,成了汕头上下共同关注的一道新命题。

跻身首批国家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

海绵城市是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

简单来说,就是让城市在降雨时像海绵体一样吸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这样的雨洪管理方式,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调度作用。

汕头作为沿海城市,为何要建设海绵城市?“这是系统缓解城市发展问题的重要实施路径。”汕头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专班成员胡希鑫说,汕头建设海绵城市,既有先天优势,也有现实需求。

胡希鑫表示,一方面,汕头地理条件好,三条大江穿城入海,山水连城,城海相融,为建设海绵城市提供了优越自然生态和独特地理风貌;另一方面,汕头面临“人多地少”的实际问题,城市化建设改变了原有自然生态本底和水文特征,导致生态脆弱。

事实上,建设海绵城市也是国家系统治理水资源的决策部署。早在2013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就提出,在提升城市排水系统时要优先考虑把有限的雨水留下来,优先考虑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2015年,国务院发文明确全国海绵城市建设的阶段性目标和要求。

近年来,汕头不断探索完善城乡排水防涝体系,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引入新的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摸索建设具有汕头特色的海绵城市。2018年,《汕头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7—2030)》完成编制,提出以解决城市内涝、水体黑臭等问题为导向,以雨水综合管理为核心,到2030年实现80%建成区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6月,汕头跻身首批国家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行列,与广州一同成为广东两个入选城市。

打造一批具有“海绵理念”新项目

植草沟、下凹绿地、鹅卵石排水沟、碎石盲排道……汕头市龙湖区的主干道中山东路南侧人行步道近期增设了一条休闲生态景观带,随处可见花草植物和自然通透的景观设计。这些“微景观”蕴含着“看不见”的大功能:降雨时能够迅速渗透雨水,增大区域排水效率,减轻周边排水管网压力。

“这就是融入海绵城市理念的一种探索。”胡希鑫告诉记者,海绵城市就是构建从“源头—过程—末端”的体系,系统性解决水资源利用问题。尤其是源头减排方面,充分利用自然下垫面的滞渗作用,减缓地表径流的产生并净化初雨污染,达到控制地表径流的目的。

“海绵城市建设就是尽可能地将雨水留下来,下渗可以补充涵养地下水,调蓄可以实现雨水回收利用,有效缓解水资源紧张的局面。”胡希鑫说,海绵城市建设是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多种技术途径,实现城市良性水文循环,提高对径流雨水的渗透、调蓄、净化、利用和排放能力。

其中,除了最直观的缓解排水系统压力,还有减少水体污染,有效利用雨水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等多种作用。海绵城市的理念,就是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通过低影响开发模式,实现城市水系统的良性循环和自我修复,从根本上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据了解,自入选全国首批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以来,汕头从机制体制入手,基本建立了全过程管控制度、绩效考核制度等,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同时,也建成了一批如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北校区、汕头大学、沈海高速、海湾湿地公园等落实海绵理念的项目。

应对内涝既需“海绵”又要协同

不久前,一场强降雨随台风袭击汕头,引发中心城区多处内涝,造成部分路段交通堵塞,不少市民纷纷讨论汕头的城市排涝问题,也让人发出疑问:汕头建设海绵城市是否能缓解城市排水系统压力?

“海绵城市建设对城市内涝的缓解作用是毋庸置疑的。”胡希鑫解释,建设海绵城市能够有效解决经常性降雨引发的内涝问题,但它并非一剂“万能药”,不能简单地把建设海绵城市和结束城市雨季“看海”画等号。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汕头遭遇强降雨时出现内涝,这与客观实际环境也有一定关系。城市建设大量的天然河流被阻断,转而由下水道所替代,一旦地下管道能力不足、被堵塞,就容易造成涝水外溢。而汕头作为沿海城市,受潮位顶托,城市涝水无法顺利排入江海河流时,也会一定程度加剧内涝。再加上城市下垫面过度硬化,减少了雨水下渗,强降雨短时间内便会形成大量地表径流,增加了排水压力,也很容易引发城市内涝。

“以海湾湿地公园为例,水体调蓄空间是有上限的,不能无限制地接收周边的雨水。”胡希鑫说,当遭遇极端天气流入的雨水超过调蓄容积时,海湾湿地公园周边的雨水就无法再继续流入,这种情况下海湾湿地公园只能降低一定限度的积水,而不是完全消除周边的洪涝灾害。

因此,对于极端天气下的城市内涝,为了避免发生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需科学构建内涝与外洪防治体系,统筹城市综合排水系统与外洪防治系统有机衔接的蓄、滞、排、泄等工程措施,以及政府一整套应急管理的非工程措施协同应对。

“海绵城市是城市发展的一个理念,不存在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只能说是城市建设项目要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胡希鑫说,雨污分流是海绵城市建设的一个举措,不管是采取雨污分流还是雨污合流,只要能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的目标,就是落实了海绵理念。

海绵城市亟待共谋共建共享

“汕头的海绵城市建设当前仍处于起步阶段。”胡希鑫告诉记者,统筹兼顾、科学构建海绵城市,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大工程,任务十分艰巨。目前,汕头是海绵城市和黑臭水体双示范城市,要求更高、任务更重,包括城市内涝治理、老旧小区改造、污水系统提质增效等这些工作也是市政基础的重点和难点。如何利用示范建设的契机,将这些工作紧密结合、全面统筹推进,将是后续海绵城市建设的重点方向。

按照计划,汕头到2023年底(示范期末),城市建成区38%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到2025年(“十四五”末)城市建成区5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

当前,距离最近的计划目标只有两年时间,汕头该如何发力?“时间紧、任务重,面临着不小的挑战。”汕头市海绵办相关人员透露,海绵城市示范建设工作涉及范围广、内容复杂,与黑臭水体治理、内涝治理等专项工作交叉相融,但现状是,汕头市相关涉水工作分属不同部门,各部门缺乏联动、信息共享不及时、专项工作目标单一,需进一步加强组织机构建设以支撑各项涉水工作的全面统筹。

记者了解到,汕头虽然已建立一套海绵城市建设管控制度,各相关部门也积极配合出台各环节的制度文件,但制度延伸尚不完善,管控内容不全面。更关键的是,海绵城市建设专业性较强,且系统化全域推进难度升级,相关领域人才储备不足,各区县任务重而技术力量薄弱的问题也相对突出。

针对这一问题,汕头市海绵办将组织相关从业人员培训,通过国家政策和制度解读、技术标准规范学习、定期交流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认识水平和专业技术水平,为汕头市海绵城市建设储备人才力量。

汕头市海绵办相关人员表示,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将秉持一种“共同缔造”的理念,希望各方力量都能够参与进来,全民参与,共谋共建共享。

目前,汕头已根据专家意见对《汕头市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实施方案》内容进行进一步优化调整。针对汕头目前存在防洪排涝、水环境治理等核心难题和特点,将海绵城市建设与黑臭水体治理、城镇污水系统提质增效结合在一起,重点细化流域、城市、设施、社区四个层级的系统化建设方案,同时将指标细化分解为8大类、38项,并根据各单位所负责的指标及职能分派至住建局、城管局等21个单位。

接下来,汕头将以建设国家森林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举办亚青会等为契机,在雨污分流改造、黑臭水体治理、内涝治理、老旧小区改造、道路设施升级改造等工作中,积极践行海绵理念,逐步探索适合汕头实际、体现汕头特色的海绵城市建设道路。

一线走访

海绵城市理念逐渐融入城市建设

新建项目摒弃“钢筋水泥”硬化方案

高速公路上的雨水顺着地势流进道路两侧的沟槽,再进入生态沟渠沉淀和植物净化,最终汇入公园内的水体完成调蓄作用……如非亲眼所见,难以想象从天而降的雨水是如何被“精准收集”,但在汕头海湾湿地公园不难发现,这样的海绵设施在雨天始终发挥着吸水作用。

海湾湿地公园是落实海绵理念的项目之一,也是汕头探索建设海绵城市优秀典型。近年来,汕头因地制宜摸索建设具有汕头特色的海绵城市,将海绵城市理念融入城市开发过程中,在公园、学校等部分先行先试的项目中,生态环境更绿了,海绵功能更强了。

“海绵校园”既美观又蓄水

海湾湿地公园位于沈海高速右侧,由三处水体组成。

地面之上,湖边满是翠绿青草,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为群众提供休闲散步的社区公园,更为鸟类提供栖身地和庇护所。

地面之下,该湿地公园与周边区域建立起了水文联系,出现降雨时,四周的雨水可以通过地表漫流等方式流入湿地公园,既达到储存作用,也能用做景观用水或调节洪峰,减少灾害的发生。

这样的海绵理念,在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北校区也得到运用。

走进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北校区,天台满目苍翠,景观错落有致,仿佛置身于一个花园式校园。作为一个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项目,这里蕴含着“大玄机”。

据汕头市海绵办相关人员介绍,校园内布设绿色屋顶、透水铺装、下凹绿地及调蓄池等海绵设施,展现出海绵城市建设“渗、滞、蓄、净、用、排”的理念和实用功能。

其中,透水材料地面增加了透水性,下凹设计引导雨水流向绿地,既可减小路面径流量,也可促进绿地对雨水吸收净化。雨水在校园的绿色屋顶实现滞留净化,同时通过管道储存到人工湖沉淀净化。此外,校园利用自动喷灌装置,实现雨水回收利用,补给景观用水、灌溉植物等。多余的雨水,则排入市政管网。

如今,校园环境清新怡人,离不开自然生态的有效循环。

打造“会呼吸”的生态城市

在这些项目建成使用的背后,是汕头对城市开发建设项目要求逐步提高,由融入海绵城市理念,逐渐升级到要求项目在推行过程中落实海绵城市相关控制指标。

今年4月,汕头出台实施《汕头市海绵城市建设项目“两证一书”实施细则》,规定“在本市行政辖区范围内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的规划条件出具、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核发等环节中,必须将海绵城市相关控制指标纳入用地规划条件”。

在新出具的规划条件和两证一书中,汕头提出了“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这项强制性指标。这意味着,对于有指标要求的项目,建设单位在编制设计文件时要编制海绵城市建设专篇,针对目标提出解决措施。

除了在“两证一书”环节,汕头在立项、施工图审查、建设施工、竣工验收、运营维护等环节也都出台了相关制度,提出了各环节海绵城市建设的管控要求。

记者了解到,现阶段,汕头正在研究编制符合本地实际的技术标准规范,比如规划设计、建设施工等,将为汕头海绵城市建设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汕头市海绵办相关人员表示,建设汕头特色海绵城市,将摒弃以往“钢筋水泥”的硬化建设方式,采取低影响的开发模式,在城市建设开发中植入绿色环保理念,打造“会呼吸”、有弹性的生态城市。

据了解,建设海绵城市工作接下来还将融入老旧小区改造。对于部分有条件的小区因地制宜地进行海绵化改造,设置下凹式绿地、雨水花园等低影响开发设施,会和传统的绿地景观形式不同。

“海绵城市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非一日之功,绝不是一蹴而就的。”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建设海绵城市,是一个从无到有,从小至大的摸索和再逐步推广的过程,也非一方之力所能成,各方主体在各个环节都要各司其职,才能保障综合效果的实现。希望海绵设施的运行维护得到各方共同完成,努力把汕头建设得更和谐自然、生态宜居,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他山之石

广州:城市项目70%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

今年6月,汕头入选首批国家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广州市也同步入选。作为省会城市,广州的海绵城市如何建设?

《广州市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显示,到2025年底,广州市城市建成区45%以上的面积(以2019年为水平年)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

广州明确,坚持近期与远期相结合、地上与地下相结合、工程与生态相结合、建设与管理相结合,有序推进海绵城市建设,逐步构建自净自渗、蓄泄得当、排用结合的城市良性水循环系统,提升城市防洪排涝能力和雨洪管理能力,削减城市地表径流污染,促进雨水资源有效利用,提高中水回用效率,有效提升城市人居环境质量。

该方案要求,广州新、改、扩建项目均应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及指标要求,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到2025年底,全市城市建成区45%以上的面积(以2019年为水平年)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

目前,广州正积极推动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从“流域—城市—社区”不同尺度出发,理清城市“上游—中游—下游”的关系,构建“灰绿蓝”交融的设施体系。注重河湖“大海绵”、管网“中海绵”、源头“小海绵”的系统建设和衔接,以“+海绵”形式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融入城市黑臭水体治理、防洪排涝设施建设、地下空间建设、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城市生态修复功能完善、道路工程建设、公园绿地工程建设等城市建设中。

为做好广州海绵城市建设,广州将结合《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标准》(GB/T51345—2018)及有关法规政策,完善海绵城市建设法规体系,推动地方法规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在已印发的《广州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办法》基础上,于2025年底前出台相应规章文件,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法制保障。

广州市还将于今年底前开展海绵城市建设设施维护管养机制研究,并将于2022年底前制定广州市海绵城市建设设施运维制度。(●南方日报记者杨立轩 通讯员曾伊玲)

标签: 管理概念 管控环节 海绵建设 示范城市

推荐阅读

东莞迈向和谐善治新高地 不断提升市域执法效能和司法水平

平安是微小到报修后路灯暗了复亮的欣慰;平安是核酸检测结束后扫楼查漏时的心安;平安还是对黑恶势力重拳...

广西重大项目建设吹响“冲锋号” 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1月10日,我区举行2022年一季度全区重大项目集中开竣工活动。活动以现场+视频的方式召开,主会场设在柳...

英德横石水镇新星村网格化服务管理见实效 帮助更多群众办好事实事

为使村级实现接诉即办,闭环处理,英德市横石水镇新星村在全镇率先实行网格化社会治理,成效明显。该村...

2021年莆田市新增公园绿地面积70.2公顷 完成35个口袋公园、25处立体绿化

据莆田市园林管理局透露,2021年,莆田市新增公园绿地面积70 2公顷,新建或改造提升绿道40 1公里,完...

云南省启动“2022全国网上年货节” 多层次全方位满足广大群众过年需求

2022年1月10日,云南省2022全国网上年货节云南分会场举行了启动仪式。云南省商务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冯震...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亚洲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 联系方式:8 86 239 5@qq.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