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城市 > 正文

能吃又能玩!天津将打造海洋休闲渔业发展区!

  • 2021-10-19 08:34:21 来源:天津广播

天津北方网讯:“借钱吃海货,不算不会过”,天津人爱吃河海两鲜,那是全国出了名的。

为了满足卫嘴子的胃,天津的渔业发展一直稳步前进,仅2020年,天津全市水产养殖面积35.56万亩,水产品产量28.48万吨。

为了进一步推动天津渔业发展,10月12日,《“十四五”天津市渔业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面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建议,意见反馈截止时间为2021年10月20日。规划征求意见稿中明确,全市养殖水域在保持稳定规模的同时,将形成三种类型高标准养殖区、四个现代渔业基地、四大生态高效渔业发展区和推进水产品加工流通产业发展布局——

  • 将形成养殖优质海珍品、南美白对虾、半滑舌鳎、梭子蟹、河蟹、黄板鳅、大鳞鲃、梭鲈、黑鲈等特色水产品在内的三种类型高标准养殖区;

  • 以环城四区及武清、宁河、宝坻等区养殖水域打造都市型休闲观赏渔业发展区

  • 依托双城生态屏障区、北运河、潮白河休闲观光带建设,打造一批具有文化品位的观赏鱼、休闲渔业发展基地

  • 依托中心渔港、海洋牧场等海洋资源,做精做亮出海游、海上垂钓、渔文化节等休闲项目,吸引高端游客的海洋休闲渔业发展区;

    在滨海新区、静海区、蓟州区发展包括北塘虾酱、汉沽八大馇、独流焖酥鱼、于桥水库杂鱼小虾等当地特色风味的水产品传统加工。

区域布局

根据天津市现代都市渔业发展定位及产业发展方向,全市养殖水域在保持稳定规模的同时,将形成三种类型高标准养殖区、四个现代渔业基地、四大生态高效渔业发展区推进水产品加工流通产业发展布局,形成“3441”的点、线、面相结合的区域布局。

1.三种类型高标准养殖区

——高标准池塘养殖区:滨海新区优质海珍品养殖区,环城四区南美白对虾生态养殖区,宁河区、武清区、宝坻区、静海区优质鱼虾生态养殖区,蓟州区、宁河区、宝坻区、武清区、西青区大宗淡水鱼及特色水产品养殖区

——稻渔综合种养规模化养殖区。整体上形成以宝坻、宁河为中心,覆盖全市稻渔综合种养格局。在全市推广“稻蟹共作”、“稻鳅共作”、“稻鱼共作”等模式的应用。养殖主要品种为中华绒螯蟹,部分品种为泥鳅、鲤、草金鱼、青虾、小龙虾等。

——工厂化养殖区。10个有渔业生产的区,滨海新区主要发展海水养殖,主要品种为南美白对虾、半滑舌鳎、牙鲆、梭子蟹等;其他9个区主要为淡水养殖,主要品种为南美白对虾、河蟹、黄板鳅、大鳞鲃、梭鲈、黑鲈等。

2.四个现代渔业基地

——水产良种苗种繁育基地。在滨海新区构建海水良种苗种繁育基地、在宁河区构建淡水渔业优质良种苗种繁育基地。

——特色渔业基地。以振兴天津现代渔业为引领,力争到2025年各涉渔区达到“一区一品”、“一区一业”战略,打造一批“津渔”产业化龙头企业。

——成蟹储养基地探索成蟹本地收储、分级、加工、销售等环节的平台及运营模式。

——大水面生态渔业基地。以滨海新区北大港水库、武清区上马台水库等,推进大水面生态渔业发展,在促进水库水域水质改善,防范水体富营养化的同时,着力增加高端有机水产品供给,促进天津市大水面生态、生产、生活协调发展。

3.四大生态高效渔业发展区

——水产健康养殖发展区。在蓟州区、宁河区、宝坻区、武清区、静海区重点推动建成优质、高效淡水渔业养殖生产基地,达到渔农、渔果、渔菜、渔藕多种形式并存的生态渔业发展模式。

——集约化设施化发展区。以滨海新区为主重点打造集约化、设施化渔业发展区,建成高档海珍品生产、加工基地、集散物流中心,提升产品附加值

——休闲观赏渔业发展区。以东丽、西青、津南、北辰环城四区及武清、宁河、宝坻等区养殖水域打造都市型休闲观赏渔业发展区。依托双城生态屏障区、北运河、潮白河休闲观光带建设,打造一批具有文化品位的观赏鱼、休闲渔业发展基地。

——海洋休闲渔业发展区。依托中心渔港、海洋牧场等海洋资源,做精做亮出海游、海上垂钓、渔文化节等休闲项目,吸引高端游客。

4.推进水产品加工流通产业发展布局

在滨海新区、东丽区,打造大中型水产精深加工龙头企业;在津南区、西青区、武清区、宝坻区、静海区发展水产品初级加工;在滨海新区、静海区、蓟州区发展当地特色风味的水产品传统加工,如:塘虾酱、汉沽八大馇、独流焖酥鱼、于桥水库杂鱼小虾等。同时,打造好天津市宝坻区水产品可追溯储养场龙头带动与示范作用。

重点工程

1.稻渔综合种养工程

重点做好稻田综合种养标准化改造、优良苗种繁育生产基地、区域化示范、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储养销售平台、人才队伍培养等建设,开展科技攻关与技术推广服务、名优品牌创建与宣传、产业融合发展等工作,推进全市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大发展。实施稻渔综合种养示范项目建设,全市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达到50万亩以上。建设2-3个市级河蟹苗种繁育基地,提高蟹苗、蟹种本地化供给率。鼓励成蟹储养基地建设,探索成蟹本地收储、分级、加工、销售等环节的平台及运营模式。打造优势品牌2-3个。

2.高标准池塘建设工程

重点开展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和养殖尾水治理。编制完成《天津市高标准池塘建设规划》,制修定《天津市高标准池塘建设标准》《天津市淡水池塘养殖尾水处理工艺》等标准办法。主要完成养殖生产区、生态净化区、生产管理区等功能区划分。重点实施池塘结构、进排水系、场地道路、供水供电、生产用房等改造建设,以及配置渔业机械、辅助设施等。达到“实用、简便、美观、整洁”的养殖生产需求,达到“生态、健康、高效、节能”的绿色发展要求。通过高标准池塘建设,增加有效养殖水体,提高养殖空间,提高养殖池塘综合生产力,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管理效率,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出率,养殖池塘水质得到明显改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均得到提升“十四五”期间力争发展高标准池塘50处、6万亩,亩产量增加10%-20%、亩效益增加5%-10%。5年内打造出优质海珍品养殖区、南美白对虾生态养殖区、优质鱼虾生态养殖区、大宗淡水鱼及特色水产品养殖区。争取建成一批标准化、设施化、信息化、生态化的高标准池塘养殖基地,全面提升我市现代渔业发展水平。

3.水产种业提升工程

开展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种业创新攻关、供种能力提升、种业企业扶优和种业市场净化“五大行动”。完成首次天津市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建设水产保种场和水产种质资源库,提高我市水产原良种保种供种能力、水产遗传资源保护和保存能力。围绕我市水产重点养殖品种,以国家级或市级水产原良种场为依托,建设天津水产原良种保种供种体系。建设和完善天津市水生动物种质鉴定中心、引育种中心和水产遗传育种中心等水产品种创新能力,逐步建立品种性能评价等支撑保障体系。探索建立天津市水产种质资源基因库,研究开发水产动物生殖细胞、胚胎、活体三个层次的种质保存技术,收集、整理、保存水产种质资源。加大自主选育创新力度,加快培育适应性广、生长性能优、抗逆性强的养殖新品种。规范良种生产流通管理和水产苗种生产秩序,完善种业服务保障体系,开展水产保种育种研究,加强我市特色水产动物开发与利用。促进特色种业产业发展,扶持国家级、市级原良种场及种业基地创新体系建设,鼓励和支持科研人员以多种方式参与企业研发,全面提升水产良种质量。通过工程实施,全面提升我市水产原种场和良种场建设水平,提高水产原良种苗种质量和覆盖率,提升水产种业创新能力。培育5个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完成天津市宁河区名优淡水鱼繁育基地建设项目和天津市鲤鲫鱼水产种质资源场建设项目。推动汉沽盐场现代水产养殖科技示范区建设。

4.渔业资源保护增殖工程

加强渔业资源养护和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实现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科学实施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海洋牧场工程。通过增殖放流,对已经衰退的中国对虾、半滑舌鳎、牙鲆、梭子蟹、毛蚶等重要渔业资源量进行恢复;通过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为鱼、虾、蟹、贝类生长、繁殖和索饵创造良好的栖息环境,进而修复渤海湾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提高渤海湾综合生产能力。以《天津市“十四五”海洋牧场规划》为依托,进一步完善天津大神堂海域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管理,加强效果跟踪监测和评价,开展海洋牧场渔业碳汇研究,探索推进海洋牧场平台建设,提升海洋牧场管护能力,推动在南港工业区东部海域新建海洋牧场。加强重要水产种质资源和珍贵濒危水生野生动物保护能力建设,强化珍贵濒危物种就地保护,防止濒危物种灭绝和遗传资源消失。

5.大水面生态渔业工程

科学发展大水面生态渔业,促进生态保护和生产发展相得益彰。科学制定大水面生态渔业发展专项规划,合理确定大水面生态渔业发展空间。坚持“一水一策”,合理选择大水面生态渔业发展方式。科学安排放养种类、放养数量和放养比例等,合理确定回捕方式,严格区分增殖资源回捕和天然渔业资源生产性捕捞。发挥增殖渔业生态功能,以渔抑藻、以渔净水,提供优质生态、绿色水产品。

6.水生动物疫病防控工程

到2025年,完善建成水生动物防疫技术支撑系统、水生动物疫病监测预警系统、水生动物疫病预防控制系统及水生动物防疫检疫监督系统。通过防疫体系运行,全市水生动物疫病风险防控能力显著增强,水生动物疫病监控覆盖全市80%以上的水产养殖水域,抗菌药物使用量减少20%,水产苗种产地检疫率达到100%。2021年建成天津市水生动物疫病监测中心。“十四五”期间实施完成天津市水生动物疫病专业实验室建设项目。

7.渔船渔港升级工程

继续坚持和深化国内海洋捕捞渔船“双控”制度,推进渔船捕捞能力评价体系建设,推动将总吨位替代总功率作为主要控制指标,推进高科技设备配备水平,降低海上渔业生产风险。针对我市海洋捕捞渔船“船龄老化、设备简陋、资源破坏性大、安全性能差、作业区域小”等突出问题,进行渔船减船转产及更新改造,支持海洋捕捞渔船配备防污染、制冷、通导与安全等装备,提升渔船整体现代代水平和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对我市北塘渔港、东沽渔港、大神堂渔港等基础设施进行改造,推进渔港航标智能化。切实把渔港建设成智慧渔港、文明渔港、美丽渔港、清洁渔港、平安渔港。

8.智慧渔业工程

加强渔业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加快物联网、大数据、卫星通信、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在渔业管理、生产、经营、加工各领域的转化运用。推动网络体系建设,逐步构建渔业生产和管理的智慧渔业技术体系,实现水产经营主体决策信息化、生产智能化、物流销售数字化、管理科学化。主要推动智慧绿色水产养殖、渔船渔港智联、数字化水产品流通和渔业渔政大数据等网络体系建设。

9.水产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提升工程

支持推动天津市海水养殖、淡水养殖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建设,发挥水产体系首席专家、岗位专家、试验站站长及团队骨干作用,提高创新团队人员素质水平,建立适应渔业绿色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创新团队,更好服务我市渔业工作。主要围绕产业发展需求,以提升水产产业技术为核心,以解决海水、淡水养殖产业发展中的瓶颈问题为目标,通过产学研紧密结合,进行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研究、集成和示范;收集、分析水产品的产业及其技术发展动态与信息,为政府决策提供咨询,向社会提供信息服务,为企业开展技术示范和技术服务,为产业发展提供全面系统的技术支撑;构筑高效生态健康可持续的具有天津特色的海水、淡水产业发展模式,以达到服务水产产业、提升水产产业、支撑绿色水产产业持续发展的总体效果。要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增强团队凝聚力,充分调动各岗位、综合试验站的优势资源,确保创新团队保质保量按时完成目标任务,为推动我市渔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10.天津海洋生态科技园建设工程

天津市农业发展服务中心要加快推进天津市水产研究所承担的天津市海洋生态科技园建设。主要完成科技研发区、水产科技及科普教育展示区、苗种繁育区、成体养殖区、水生野生动物救助区、水源前处理区、尾水处理区、亲水亲海观光区、近岸生态修复区等工程建设。建成后,成为集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增殖苗种繁育、种质资源保护、海洋生态修复、水生野生动物保护救助、增养殖技术科研示范、海洋生态科普展示、市民亲海亲水休闲观光等为一体的现代化多功能的海洋生态科技园区(津云新闻编辑张瑜)

标签: 能吃 又能 天津 打造

推荐阅读

抗疫保稳硬核举措 13亿元支农资金提前下达

天津北方网讯:为抗击新冠疫情,充盈百姓的米袋子、菜篮子,日前,市财政提前下达2022年支农资金13亿元...

全城保供 电商参战 日均投放生活必需品1200吨

天津北方网讯:记者从市商务局获悉,本轮疫情发生后,各大电商平台企业发挥线上下单、线下无接触式配送...

疫情防范区乘公交须亮“绿码” 全市地铁间隔调整为10分钟

天津北方网讯:记者从市公交集团了解到,11日起,防范区域内乘公交健康码查验方式有变化,乘客必须凭手...

检测一线忙碌身影 “暖心午餐”送到核酸采样点

天津北方网讯:昨天上午,北辰区集贤里街开始了第二轮全员核酸检测。在各社区采样点,医务人员、社区工...

建和菜市场内违法建筑12年拆不掉 机构变了 原有处罚谁来执行

天津北方网讯:日前,和平区五大道街居民向本报热线23602777电话反映,小区门口的建和菜市场存在违法建...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亚洲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 联系方式:8 86 239 5@qq.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