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白菜零售价格已经回落到每公斤2.4元左右,比10月中旬每公斤降价近1元。
天津北方网讯:昨天一大早,冒着浓雾,家住南开区西湖道的徐大娘就赶往附近的菜市场买菜,进去一看,老人开心了,每公斤青麻叶大白菜降至3.2元、油菜降至4元、小白菜降至7元、黄瓜降至9元,比前几天降了一大截。与此同时,武清区河西务镇的菜农们则早早地进入温室大棚,采摘芹菜、菠菜、小白菜等,并第一时间装车运往市区菜市场。
10月以来,受多种因素影响,全国蔬菜价格出现暴涨,影响市民菜篮子。为确保蔬菜市场供应充足、价格稳定,市农业农村委等多部门积极行动,多措并举,平抑菜价,受到市民欢迎。
现象 商贩:菜价太高了,销量缩水一大半
黄瓜每公斤8.65元,历史同期3.61元,同比上涨139.4%;洋白菜每公斤3.6元,历史同期1.89元,同比上涨90.48%;豆角每公斤8.93元,历史同期5.28元,同比上涨69.51%……10月中下旬,各大批发市场进入蔬菜价格暴涨期,令人咂舌。
西青区红旗农贸市场一位工作人员介绍,10月中旬开始,外地秋茬蔬菜数量减少,我市地产蔬菜供应量也在减少,造成菜价迅速上涨,其中以绿叶菜上涨最为厉害,为历年来所罕见。市农业农村委发布的监测信息(10月15日—21日):重点监测的7家大型蔬菜批发市场,14种蔬菜批发均价每公斤5.31元,环比上涨9.26%,同比上涨82.47%。重点监测的我市15家生产基地,31个品种蔬菜田头均价为每公斤5.34元,环比上涨10.98%,同比上涨69.66%。
南开区一家菜市场内,一位商贩说,10月中下旬当时菜价涨得离谱,根本接受不了。每公斤生菜涨到了10元、油麦菜涨到12元、菠菜涨到14元。由于菜价太高,销量缩水一大半,不少市民都减量购买。11月1日开始,批发市场菜价开始降低,蔬菜零售价也随之下降,虽然降价幅度不是特别大,也没有覆盖所有品种,但总归是不再上涨了,市民购买量增加,生意变得好做了。
原因一 津菜供应地持续降雨,菜田受损
在一个蔬菜生产重镇,今年秋茬黄瓜几乎全军覆灭,满眼都是干枯的瓜秧。菜农们说,这些瓜秧都是今年秋季被雨水淹死的黄瓜秧,当时黄瓜正在生长期,多场降雨导致雨水进入大棚,多日不退,黄瓜被淹,非常痛心。一位农技人员展示了9月份录制的两段菜田被淹前后的视频:第一段画面里,一个冷棚的黄瓜生长正旺,菜农们一脸笑意;第二段是3天后突降大雨,菜田进水被淹,瓜秧枯萎死掉,一片枯黄。
据了解,今年9、10月份,辽宁、内蒙古、山东、河北、山西、陕西等北方蔬菜产区多地降雨量大且持续时间长,出现菜田受淹现象,产量减少。连续降雨降温,还造成蔬菜生长速度放缓,部分产区蔬菜受冻害、浸泡而失去商品性,影响蔬菜一茬的供应,如山东聊城的菠菜,河北廊坊和邯郸的西蓝花,辽宁、河北的豆角等。上述这些产地有不少是天津蔬菜供应地。
一位外地蔬菜运销商户介绍,今年秋雨连绵,菜田积水严重,香菜、菠菜、小白菜等怕淹的叶菜损失大半。更加可悲的是,大雨中,一些土建温室大棚进水、倒塌,蔬菜遭殃。一些没倒塌的温室大棚,由于地势低洼,进水后不能及时排出去,蔬菜生长也受到很大影响,再加上病虫害,蔬菜生长非常缓慢,产量下降一大半。还有一些蔬菜虽然到了采收期,但是由于道路泥泞,很难及时采收外运,直接烂在田间地头,也导致蔬菜供应量减少。
除降雨让菜田受灾外,一些蔬菜运销大户反映,油价持续上行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今年9月份以来,汽油和柴油价格大幅上涨,直接导致长途蔬菜运输费用增加,助推菜价上涨。
原因二 青黄不接期提前,绿叶菜断茬
今年的秋雨导致露地温室大棚秋茬菜损失大半,导致秋菜上市量减少,而北方地区一些冬季蔬菜还没处在生长期,并没有大量集中上市,处在了青黄不接时期。
蔬菜专业人士介绍,往年春季,北方才进入蔬菜供应青黄不接期,但今年九十月份的连续降雨,让秋茬蔬菜尤其是绿叶菜严重受损,导致蔬菜产量减少或断茬,青黄不接期提前也成为菜价上涨的一个因素。由于目前天气转凉,温度降低,北方露地蔬菜已基本停止生长,11月7日将进入立冬节气,从现在开始到春季,只能仰仗温室大棚种植蔬菜,但蔬菜生长都需有一个周期,叶类蔬菜在冷棚内需要40天后才能上市销售。目前一些地势较高的温室大棚的绿叶菜还能正常生长供应市场,但数量相对较少。
专业人士提醒:这个时期,除了要加大地产蔬菜生产外,还要加大南方蔬菜进津力度,尽可能地加大外菜购进数量,填补本地蔬菜相对不足的缺憾。与此同时,加大冬储蔬菜投放力度。另外,针对绿叶蔬菜相对不足的情况,一些有条件的市民,可以利用自家阳台等栽种绿色蔬菜,即可以当作绿植欣赏,也可以定期收割,成为家庭小菜园。相关部门要及时给市民提供种子和必要的种植工具以及栽培技术等,在超市投放基质、营养液等,让市民家庭阳台绿意浓浓,绿叶菜种植成为新时尚。
原因三 菜农盲目惜地填平沟渠,导致雨水排不出
现已进入11月份,距离秋雨已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但一些温室大棚里依然潮湿一片。一位菜农指着菜田苦笑着说,温室大棚地势低,雨水浸泡时间长,不但让应季蔬菜受损,还影响了下茬蔬菜种植,特别痛心。
据了解,今年秋雨过多是天灾,但一些菜田不能及时排水则是人祸,原因是一些农户过分惜地,把菜田附近的沟渠填平,盲目扩大菜田面积,造成雨水无法及时顺利排出。如果当初不盲目填平沟渠,今年秋雨虽然雨量很大,本可以减少损失的,现在想起来,大家都非常内疚、非常后悔。
一位农技人员介绍,原来的菜田周边都有沟渠,这些沟渠跟当地的河流连接在一起,起到旱涝保收的作用。一些农户之所以把沟渠填平,首先是为了增加菜田面积,另外也是根据多年来当地没有洪涝灾害而这样做的。由于干旱少雨,根本不需要考虑菜田排涝,所以都把沟渠填平了。
令人欣喜的是,我市正在积极建设高标准农田,疏通沟渠,兴建闸涵,建立扬水站,确保旱季能从河里调水浇灌,发生洪涝灾害时可以把菜田积水迅速排出,确保粮菜丰收。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370万亩,今年再建26万亩,总面积达到396万亩。
目前,各大菜市场菜品充足,价格稳定。
抢收 优质大白菜上市,蔬菜价格回落
日前,记者走进武清区河西务镇合义庄村,青白合作社负责人郭书艳正带领菜农们抢收大白菜。跟传统大白菜不同,他们收获的是绿叶黄心的小棵型优质白菜,每棵重1公斤左右,3口之家一顿可吃完,绝不造成浪费。这种优质白菜是天津市农科院蔬菜研究所选育的,露地、温室大棚都可以种植。
郭书艳介绍,今年的秋雨给他们也带来了损失,但他们不等不靠,迅速投入雨后恢复生产,在市、区、镇三级农技人员帮助下,他们积极和市农科院合作,种植优质萝卜、大白菜、番茄、胡萝卜等10多个品种。目前,露地大白菜已经开始采收上市销售,温室大棚内的大白菜由于是错季种植,目前还处在生长期,但最晚12月也可以上市销售。露地种植的香菜也在采收,正销往市场。
俗话说,立冬不出菜,必定受其害。据不完全统计,今年,我市涉农区种植了大约6万亩优质大白菜,长势良好,亩产量都在5吨左右。为避免大白菜遭受冻害,武清、静海、宁河、宝坻、西青等主产区农业部门积极组织菜农抢收,由于上市量增加,促使大白菜价格开始回落。11月1日,市场大白菜零售价格已回落至每公斤3元左右,比10月中旬每公斤降价1元左右。
记者在宁河区、蓟州区、武清区、宝坻区一些村庄看到,不少农户都结合美丽庭院建设,在房前屋后和院子里种植了很多大白菜。一位农户笑着说,这些大白菜全家吃不了,目前正在把一部分大白菜运往附近市场销售。
市农业农村委种植业管理处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各涉农区除及时采收大白菜外,还积极采收当地一些适宜市民冬储的蔬菜,例如,宝坻区正积极抢收大葱,武清区、西青区正在抢收萝卜,这些蔬菜每天都销往市区超市、菜市场等零售终端,为平抑菜价发挥地产蔬菜的补充作用。
温室大棚内,设施农业的应用让蔬菜长势喜人。
抢建 扩大设施农业种植面积,加大冬季蔬菜生产力度
为确保市民菜篮子供应,我市积极扩大设施农业种植面积。按照实施方案,到2025年,全市将增加100万亩设施农业;今年底,将建成20万亩设施农业,加大冬季蔬菜生产力度,逐步消灭蔬菜“冬淡季”。
在蓟州区多个镇村,当地农业部门正在组织施工队加紧兴建钢构架冷棚。跟传统冷棚相比,新棚更加坚固耐用,采光效果更好。相关部门介绍,这些冷棚建成后,要在春节前抢种一茬速生蔬菜,如菠菜、油菜等,争取30—40天上市销售。宁河区目前已建成3万多亩设施农业,今年建设任务已基本完成,目前正在组织育苗场加快绿叶菜育苗进度,为新建的温室大棚及时提供菜苗栽种,力争12月中旬左右上市,每亩产量将达到3000公斤。
在武清区南蔡村镇“天民”蔬菜园区新建成的温室大棚内,已经种上了多种叶类蔬菜。其中,在两个温室大棚内种植的立体式水培蔬菜令人耳目一新。记者看到,在硕大的阳光温室大棚内安装了上百组3米多高的立体骨架,上有多层水槽,每条水槽里,每隔5厘米就种植了1棵菜苗,有空心菜、油菜、香菜等。
园区负责人刘天民介绍,这种栽种方式,节水节肥,不受季节影响,每20天就可收割一次,绿色纯天然。在“天民”示范种植后,将向全区乃至全市涉农区推广,破解蔬菜生产“靠天吃饭”的落后方式,借助现代设施农业,进行工业化生产,不惧暴雨,不畏严寒,一年四季为市民提供优质绿色蔬菜。
市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郭云峰介绍,借助今年新建的20万亩设施农业,他们正在积极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进行帮扶:搞好测土配方施肥,有效改善土壤,增加有机质;引进优质蔬菜品种,推广绿色生态种植技术;搞好茬口衔接,抢种速生绿叶蔬菜,确保冬季市场供应。
蔬菜技术创新团队专家和农业服务中心农技人员深入重点园区开展新品种推广。
保温 增强温室大棚御寒能力,精选抗低温蔬菜品种
走进武清区高村镇“北国之春”蔬菜基地番茄大棚,2米多高的番茄秧一片碧绿,挂满了红彤彤的果实,10多位菜农正把刚采摘的一筐筐番茄装箱、运到车上,然后快速销往京津两大市场。
负责人张兵告诉记者,整个基地有496个温室大棚,年产蔬菜500万公斤,是武清区最大规模的蔬菜生产基地。目前虽然已经进入秋冬季,但绝大部分的温室大棚仍正常生产,番茄、黄瓜、菠菜等10多个品种都开始进入采收期;辣椒、茄子等也即将进入采收期,满足市场需求。
记者看到,为预防寒冷天气对蔬菜的侵袭,温室大棚内都安装了多个暖风机。技术员郑学新告诉记者,这些暖风机特别管用,平均增温5℃左右。另外,还在温室大棚屋顶加铺保温被,可确保冬季蔬菜正常生长。
在武清区河北屯镇李大人庄村温室大棚内,菜田都下挖了1米深,令人惊奇。菜农介绍,这是学习山东寿光的经验做法,利用地表高度差异,保温增温,严寒天气可以增温3℃,冬季可以种番茄、黄瓜。
针对今年冬季有可能出现的低温、寡照、降雪等灾害性天气,北辰、武清、静海、西青等区农技人员正在大力推广防雾滴膜、加温设施设备、补光灯等物化技术装备,以保障恶劣气候条件下的蔬菜正常生产。
市蔬菜技术推广专家李海燕介绍,要确保冬季蔬菜正常生长,需要多措并举,提前准备。首先是精选抗低温蔬菜品种,从源头增强御寒能力;在温室大棚后墙上贴反光膜,利用阳光反射,让处在温室大棚内侧的蔬菜也能得到阳光照射,促进生长;在菜田铺设秸秆,增温2—3℃;在温室大棚内安装太阳能发电板,利用热水晚上散热,提高棚室内夜间温度,抵御严寒天气……
保供 扩大冬季蔬菜种植面积,提高产量,确保质量
日前,农业农村部、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都下发通知,要求各地采取多项措施搞好冬季生产和供应,满足市场需求。我市认真贯彻落实要求部署,制定相应实施方案,千方百计扩大冬季蔬菜种植面积,提高产量,确保质量。
10月27日,市农业农村委召开市场稳产保供工作专题会,贯彻落实市政府相关会议精神,围绕近期蔬菜价格上涨有关情况,研究应对举措,提出落实要求,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做好蔬菜产品稳产保供。
主要措施:全力推动设施农业建设,确保早建成、早投入使用。积极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基层一线,开展全方位的“菜单式”服务,鼓励有条件的地区积极调整种植茬口,改一年两茬为一年三茬,增加一茬速生叶菜栽培。积极引进推广高产优质蔬菜新品种,示范引导菜农生产口感佳、受消费者青睐的蔬菜产品。重点抓好全市128家蔬菜保供基地生产管理,全面掌握保供基地的蔬菜种植规模、种植品种、上市时间、上市量等情况,全力保障冬季地产蔬菜的稳定供应。做好种子、化肥、农药等生产物资准备,确保如有需要可及时调得出用得上。
11月2日起,我市开始投放政府储备菜,品种有土豆、洋葱、冬瓜和娃娃菜,投放价格低于市场价格。相关部门组织各大批发市场和超市积极和外地蔬菜产地对接,加大蔬菜购进力度;积极开展冬储蔬菜组织工作,确保突遇冬季大雪封路外地蔬菜不能及时进津时救急。
多措并举,让我市蔬菜批发价格开始回落。11月2日,市农业农村委发布全市“菜篮子”产品价格监测信息。全市7家大型蔬菜批发市场,重点监测的14种蔬菜批发均价每公斤4.76元,比前一日下降10.86%。除豆角批发价格环比上涨外,其余13种蔬菜批发价格环比均下降,菠菜批发价格降至每公斤5.28元,环比下降38.1%;黄瓜、洋白菜、洋葱、油菜和圆茄子等批发价格环比降幅在10%—20%以内。
市农业农村委总农艺师张建树分析预测,由于外地和本地蔬菜上市量逐渐增加,加之政府储备菜上市,促使部分蔬菜价格开始回落,市民菜篮子品种将变得更加丰富,价格也将逐渐趋于稳定。目前我市涉农区正在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相关要求部署,全力以赴搞好秋冬季蔬菜生产,为确保市民菜篮子稳定多作贡献。(津云新闻编辑付勇钧)
天津北方网讯:为抗击新冠疫情,充盈百姓的米袋子、菜篮子,日前,市财政提前下达2022年支农资金13亿元...
天津北方网讯:记者从市商务局获悉,本轮疫情发生后,各大电商平台企业发挥线上下单、线下无接触式配送...
天津北方网讯:记者从市公交集团了解到,11日起,防范区域内乘公交健康码查验方式有变化,乘客必须凭手...
天津北方网讯:昨天上午,北辰区集贤里街开始了第二轮全员核酸检测。在各社区采样点,医务人员、社区工...
天津北方网讯:日前,和平区五大道街居民向本报热线23602777电话反映,小区门口的建和菜市场存在违法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