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共同发布《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19》,对291个城市的综合经济竞争力进行评价研究。
在此次发布的榜单中,珠海综合经济竞争力跻身全省第4位、全国第23位,超越了合肥、重庆、济南、西安、南昌、扬州等众多热门城市。
这是珠海的高光时刻。回首过去十年,在中国经济的版图上,珠海以不起眼的体量和并不算耀眼的速度,一路过关斩将、坚定前进。尽管距离深圳“排头兵”的路途仍遥远,但珠海的努力与价值,正越来越被更多人看到。
如今,珠海再次加快了脚步,从“小而美”加速向“大而强”“大而优”转型跨越,奔向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
城市理想再度扬帆,珠海还要经历什么?未来10年、20年、30年,珠海能否引领中国城市发展的下一个风向?
“特区之特”重回中国视野
今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正式发布,为深合区建设勾勒了壮阔蓝图。
今年3月,《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珠海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的意见》(下称《意见》)出台,支持珠海经济特区加快发展,对珠海改革发展进行再定向、再提升、再部署。
潮起珠江口,浪腾伶仃洋。一系列国家战略和光环加身,珠海“特区之特”重回中国视野。
为什么是珠海?珠海何以能?回望过去十年,在这座被视为“小而美”代表的城市,一些变化已悄然发生。
今天的珠海,经济总量从全省第十跃升至第六,城市功能品质不断提升,营商环境持续改善,高质量发展取得重要进展。
2020年,珠海GDP总量达3481.94亿元,是2010年的近3倍,十年增长率超过深圳,位居广东省第一;2020年人均GDP达14.56万元,仅次于深圳的15.93万元,位居全省第二位。
今天的珠海,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迅猛,自主创新动力澎湃。
2010年到2020年,珠海高新技术企业从最初的17家增加到2200家,全市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从0.47%提高到3.15%,居全省第二。
《中国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报告2020》显示,珠海在全国289个城市的科技创新发展指数排名第11位,地级市排名全国第二。
今天的珠海,疾速走向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空间、发展空间豁然开朗。
告别“手无寸铁”,大踏步走入高铁时代,珠海中心站(鹤洲)前期研究工作已正式启动,未来还有望实现珠澳之间高铁、城际铁路与澳门轻轨衔接;
港珠澳大桥开通三年来,经大桥珠海公路口岸出入境的旅客超过2100万人次、出入境车辆超过310万辆次;
“珠海第一跨”洪鹤大桥正式通车,搭建起第二条连接珠海东西城区的大通道,也打开了连接港澳与珠江西岸乃至粤西地区的大通道……
今天的珠海,人才加速涌入,“青春之城”冉冉升起。
2020年,珠海常住人口达243.96万人,较2010年增长87.94万人。十年增长率为56.36%,居全省第二,仅次于深圳。年轻人口占比为全省第四,常住人口受教育程度排名全省第三。
“小而美”的珠海已有足够的理由选择自信:向前一步,珠海的未来不止于“小而美”。
时代考题呼唤改革锐气
向前一步,变得更大、更强、更优,这不只是珠海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时代对珠海的要求。
大湾区需要新的珠海。从珠江口东岸到西岸,一路的风光是那么的不同。珠海的“强”与“优”,关乎珠江口两岸协调发展的大格局,关乎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引擎的最佳动能。
中国需要新的珠海。新冠疫情给世界带来巨大冲击,百年变局加速演变,风险挑战有增无减。作为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试验平台、开拓者、实干家,如何践行新发展理念,走出一条与传统大城市不同的路子,珠海是一个最佳观察样本。
“珠海的使命从两个角度讲,一是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另一个是推动发展方式的转变,要推动创新驱动和高质量发展,并且在经济增长方面起到带动作用。”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教授陈广汉说。
使命即机遇。珠海能否抢抓战略机遇期和转型发展窗口期,顺利实现跨越发展,还面临诸多挑战。
10月,格力电器公布2021年前三季度业绩:营业收入470.8亿元,同比下降16.5%;净利润61.8亿元,同比降15.66%。比较近几年业绩可以发现,本期公司的营收和利润均不敌2018年。
作为珠海龙头企业,格力电器在前三季度的业绩表现具有典型代表意义。
根据广东省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1年前三季度,珠海地区生产总值为2756.31亿元,同比增长9.1%,两年平均增长4.7%。同比增速低于全省(9.7%)和全国(9.8%)平均水平。
当格力乏力,谁来挑起珠海经济的大梁?背后是珠海产业发展的突出短板——缺乏龙头企业,产业链只见星星不见月。
“主要是产业集群效应没有形成,主导产业带动性不够、辐射力不强,这就要求珠海拿出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扑下身子、甩开膀子’培育主导产业。”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产业规划部部长王福强表示。
这是一道综合命题。产业上来了,人口多了,城市规模自然就有了扩大的内在动力。
广东省委党校原副校长、教授陈鸿宇强调,在奔向“大而强”“大而优”的过程中,珠海必须坚持产业强市,“要统筹利用一切资源,扩大工业投资,推动传统工业转型升级,加快培育新兴产业。”
在多位专家看来,能否营造更优的营商环境,决定着珠海的产业吸引力和人才吸引力。
体制机制创新的力度和决心很重要。陈广汉称,珠海做大做强,要有自己的内生动力和自己的特色,要跟广佛、深港形成互补。“其实很多条件珠海都有,现在最重要的是在新时代条件下应该有更多改革开放的锐气,大胆作为。”陈广汉说。
王福强也强调,珠海必须真正拿出新时代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坚定决心与重大举措,重燃特区建立之初干事创业的火热激情,由此才能驰而不息地迈向“大而强”“大而优”。
重新出发更需坚定信念
留给珠海的时间并不太多。
《意见》赋予珠海建设区域重要门户枢纽、新发展格局重要节点城市、创新发展先行区、生态文明新典范和民生幸福样板城市等“五大战略定位”,提出2025年全省新的重要增长极作用凸显和2035年城市综合竞争力大幅提升、澳珠极点带动作用显著增强等发展目标,并部署了七大重点任务。
一切的光荣与梦想,将重新出发。
珠海有雄心也有目标,提出将全力打造枢纽型核心城市,推动产业、城市、人口规模迈上新台阶,力争到2025年常住人口达到300万、GDP超过6000亿元;到2035年常住人口达到500万、GDP向2万亿元迈进,为全国全省发展大局发挥更大作用。
在从“小”到“大”的过程中,陈鸿宇强调,珠海原有的“小而美”优势不能丢,更不能将“小而美”与“大而强”“大而优”对立,反而可以通过一个个的“小而美”来积累实现“大而强”的目标。
近日,珠海出台《落实市委财经委会议精神推动珠海市经济社会发展争先进位实施方案》及5个配套方案,进一步为珠海经济能级量级的壮大指出了明确的路径。
坚定不移加快构建以创新为核心的现代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珠海强调,坚持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00亿元、增长12%的目标不动摇。2022年,珠海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目标为15%,到“十四五”期末,固定资产投资占地区生产总值比例达到60%以上,有效支撑全市经济社会发展。
到2025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达到8000亿—10000亿元,形成3—4个产值超千亿工业园区。以园区为主体的“5+1”产业集群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70%。园区企业单位面积税收翻倍,提高到7亿元/平方公里。全员劳动生产率达38万元/人/年。
此外,珠海还将加快推进重大平台建设,推动谋划一批重大项目。包括推动珠海—江门大型产业园区规划建设,鹤洲新区尽快落地、加快启动开发建设,加大一体化区域开发力度。加快推进珠海中心站(鹤洲)站城一体工程、深珠合作示范区、唐家后环片区等重大平台开发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大而强”“大而优”的珠海需要更大、更坚定的格局与信念。
坚定不移支持配合服务好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珠海提出,要紧扣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这条主线,加强产业协同,促进民生融合,推动规则衔接,加强区域协同,推动合作区建设迈上新台阶。
坚定不移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珠海提出,要有力有序推进创造型引领型改革,锐意开拓全面扩大开放,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以新的更大作为当好新时代改革开放探路尖兵。
坚定不移增强城市枢纽核心功能,珠海提出,要加快完善支撑门户枢纽城市的基础设施,构筑特大城市发展底盘,不断提升辐射力、带动力、引领力。
跑起来的珠海,大未来的前景已显现在前方。
■对话
广东省委党校原副校长、教授陈鸿宇:
无数“小而美”“小而精”
绘就“大而强”新格局
南方日报:您如何评价过去十年珠海的发展成绩,如何看待珠海的样本意义?
陈鸿宇:过去十年珠海发展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
第一,珠海经济一直以较高的速度增长,整体增长速度高于珠三角平均水平。这体现了珠海经济发展的协调性,从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到产业结构调整,再到区域空间布局,以及新的动力源配置,这四个方面珠海都做到了协调发展,展示了可圈可点的成绩。这是珠海经济得以持续、均衡增长的内在支撑。
第二,珠海敢于、勇于当好珠西龙头。过去十年,珠海改革和开放发展的锐气,在珠江西岸走在前列。珠海有效利用了珠三角规划纲要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各项外部发展机遇,以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珠西核心城市”为目标不懈努力,战略目标非常明确。
第三,创新的活力渗透到了珠海各行各业,包括社会治理创新、科技创新等。珠海涌现出了一批以格力电器为代表的拥有自主创新能力的高新技术企业,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例位居全国前列,每平方公里所拥有的高新技术企业和高层次人才,甚至不亚于深圳,创新资源的密度较高。
第四,珠海一直发扬自身优势,把“小而美”“小而精”“小而特”的优势不断加以强化,并在新的时代持续赋予它新的时代内容,逐渐走向了“大而强”“大而优”。
南方日报:新的发展形势下,珠海是否迫切需要向“大而强”“大而优”转型?
陈鸿宇:首先必须要强调一点,“大而强”和“小而美”不是对立关系。如果每个区域都能做到“小而美”,每家企业都能做到“小而精”,每项工作都能做到“小而特”,这些综合起来就是“大而强”“大而优”的格局。
珠海自身的硬件条件决定了不能和别的城市拼土地、拼资源。我们讲“小而美”“小而精”,并不是说不要珠海把经济规模做大,不要吸收更多资源,而是要通过一个个“小而美”“小而精”来实现“大而强”的目标。这是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也是真正的“大而强”“大而优”。
南方日报: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您有何建议?
陈鸿宇:第一,珠海的格局和胸怀要大。要紧紧抓住“双循环”和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的大机遇,联合澳门、中山、江门、佛山,共同将珠西组团做大做强。
第二,坚持产业强市。加快推动格力等传统工业转型升级,加快培育新兴产业,对原有工业园区进行整合、改造、升级,为产业用地腾空间。同时,要加大工业投资的力度,珠海可以充分发挥国资国企的平台作用,吸纳更多社会资源,并多联合珠江西岸其他城市一起“走出去”进行产业招商。
第三,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两手抓。在珠海营造全大湾区,甚至全国最好的营商环境、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让全国各种创新资源能够加速流入珠海。
在制度创新方面,珠海需要有更大的动作、更大的勇气、更大的胆子。这方面可以向顺德学习,敢于在顺境中自我变革,寻找回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珠海经济特区的改革锐气和勇气。
在干部作风建设方面,要坚持党的领导,打造一支能打硬仗,能够团结广大人民群众,能够用好国内国际各类社会资源,珠三角最优秀的干部队伍。
■数读
GDP十年增长率珠海位居全省第一
2020年,珠海GDP总量达3481.94亿元,是2010年的近3倍,十年增长率超过深圳,位居广东省第一。
2020年人均GDP达14.56万元,仅次于深圳的15.93万元,位居全省第二位。
2010年到2020年,珠海高新技术企业从最初的17家增加到2200家,全市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从0.47%提高到3.15%,居全省第二。
截至今年8月,珠海拥有各级新型研发机构35家,其中省级以上16家,省级以上创新平台累计295家;全市科技型企业孵化器36家、众创空间36家,在孵企业数量达到1306家。
三年来,经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出入境的旅客超过2100万人次、出入境车辆超过310万辆次。
2020年,珠海常住人口达243.96万人,较2010年增长87.94万人。十年增长率为56.36%,居全省第二,仅次于深圳。年轻人口占比为全省第四,常住人口受教育程度排名全省第三。(●南方日报记者沈梦怡)
天津北方网讯:为抗击新冠疫情,充盈百姓的米袋子、菜篮子,日前,市财政提前下达2022年支农资金13亿元...
天津北方网讯:记者从市商务局获悉,本轮疫情发生后,各大电商平台企业发挥线上下单、线下无接触式配送...
天津北方网讯:记者从市公交集团了解到,11日起,防范区域内乘公交健康码查验方式有变化,乘客必须凭手...
天津北方网讯:昨天上午,北辰区集贤里街开始了第二轮全员核酸检测。在各社区采样点,医务人员、社区工...
天津北方网讯:日前,和平区五大道街居民向本报热线23602777电话反映,小区门口的建和菜市场存在违法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