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网讯:帮扶工作怎么干?如何把工作做到老百姓的心坎上?这是我市静海区自2017年与西藏昌都市卡若区结成“区区对口”帮扶关系,并派出静海区40多位医疗人员、优秀教师、专业技术人才赴昌都加入援藏工作队卡若区工作组后一直思考的问题。
屋子热了 民心暖了
日前,天津援藏工作队卡若区工作组一行来到卡若区卡若镇中心小学,室外气温已是零度以下,而一进教室,暖意迎面扑来,看着孩子们脸上的笑容,工作组成员们的心一下子就暖了,也定了。
“去年这所小学还没有供暖,我们工作组就决定把解决学校供暖作为帮扶方向,为孩子们创造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 天津援藏工作队卡若区工作组组长刘汉禹说。说干就干,总投资220万元的卡若镇中心小学供暖项目在多方沟通下开工了,建成后中心小学供暖面积达2600平方米。
“现在的宿舍和教室,孩子们穿着校服都不觉得冷了,孩子们再也不把手缩在衣袖里写字了,感谢来自天津的关怀。”卡若镇中心小学老师拉姆脸上的笑容,真诚而又温暖。
“卡若镇中心小学供暖是静海区援藏民心工程中的一项,下一步,我们天津援藏工作队卡若区工作组将继续跟进面达乡学生宿舍楼改造,确保工程质量,预计明年6月,孩子们就能住上崭新宽敞的宿舍。”刘汉禹说。
牦牛肥了 群众乐了
为了实施“精准扶贫”,2018年,天津援藏工作队在卡若镇左巴村建立牦牛育肥基地,并按照“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吸纳当地群众12人轮流在基地务工。巴桑家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他自2019年开始在牦牛育肥基地工作,每月可以拿到3500元左右收入,“现在日子好了,生活越来越有干劲。”巴桑高兴地说。
“刚开始我们的工作不好做,老百姓不认可,我们就多次去做思想工作,并用实际收益回报来让牧民们消除顾虑,实践证明大家都有钱赚。”卡若区产业组负责人郭俊卿说。
截至目前,牦牛育肥基地在卡若区15个乡(镇)150户购买牦牛5721头,让群众增加现金收入2575万元。
另外,卡若区产业组还在养牛过程中帮助当地打造出“种草—养畜—加工—销售”产业模式,赢得群众“点赞”。
“我们卡若区按照‘以草养畜、以畜促草’思路,2021年种植青贮玉米5600亩,受益农户900户,实现土地流转收益442万元,群众务工增收120余万元。同时打造卡若区蓝天圣洁牦牛肉优质品牌用于牦牛肉的加工与销售。”卡若区农业农村局局长向巴泽培说。
2020年,静海区援助资金200万元,修建了牦牛育肥基地冷库,进一步提升和完善了卡若区牦牛肉冷冻保存体系。
帮扶队来了 诺玛村变了
卡若区妥坝乡诺玛村最高海拔4200米,全村共有82户664人,其中建档立卡户18户84人。村民的收入主要是以放牧为主,海拔高、人口分布广、出行难,一直是当地老百姓脱贫致富的难点。
在静海区的对口支援下,2020年诺玛村实施了整村搬迁,从土木结构的房屋到簇新敞亮的新居,从崎岖不平的土路、未通有线电视、手机信号不能全覆盖到如今的路畅、电稳、信息通,一户户“红瓦白墙”筑起了诺玛村百姓的新生活,一条条平坦的柏油路铺起了诺玛村走向致富的道路。
“老村饮水困难且不卫生,有线电视不能收看。现在好了,新村条件样样便利,我们相信,搬迁下来后,日子一定会越过越好。”村民松吉言语间流露出憧憬与笃定。
搬得出,还要稳得住,能致富。“在政策支持下,搬迁群众有的在运输公司跑运输,有的在农畜产品中转站工作,大多数都有了自己的新岗位。”诺玛村村支部书记尼玛介绍。
据了解,天津援藏工作队卡若区工作组坚持以搬迁促就业,将产业扶贫资金的5%用于安置点产业建设,建设了农畜产品中转站,用于给村民提供新鲜的蔬菜和种类丰富的商品,同时也解决村里一部分贫困户的就业问题。
自2017年以来,静海区投入卡若区的援助资金共计4566万元,除了派出22名医疗人员、11名优秀教师、9名专业技术人才前往卡若区挂职外,还先后组织卡若区110余名干部来津培训,促进津昌两地人才交流。(津云新闻编辑刘颖)
天津北方网讯:为抗击新冠疫情,充盈百姓的米袋子、菜篮子,日前,市财政提前下达2022年支农资金13亿元...
天津北方网讯:记者从市商务局获悉,本轮疫情发生后,各大电商平台企业发挥线上下单、线下无接触式配送...
天津北方网讯:记者从市公交集团了解到,11日起,防范区域内乘公交健康码查验方式有变化,乘客必须凭手...
天津北方网讯:昨天上午,北辰区集贤里街开始了第二轮全员核酸检测。在各社区采样点,医务人员、社区工...
天津北方网讯:日前,和平区五大道街居民向本报热线23602777电话反映,小区门口的建和菜市场存在违法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