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科学院研发的工业废水强化磁分离高效净化技术在华禹污水处理厂成功转化应用;博敏电子攻克高频信号高速完整性传输设计与热仿真设计等多项关键技术;省级以上创新平台数量达到110家……回首过去五年,梅州的科技创新发展再进一步。
科技创新是一把开启高质量发展大门的“金钥匙”。越是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刻,越是要注重激发科技创新力量。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开启、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双区”建设逐步深化……发展机遇当前,梅州如何奋楫扬帆、乘风破浪,在新形势、新时期下实现壮大实体经济的目标?科技创新是不可缺少的力量。
日前,梅州市政府印发《梅州市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下称《规划》),提出未来五年,梅州将围绕现代产业体系布局科技创新资源,强化科技创新体系,以科技创新赋能梅州苏区高质量发展。
夯实基础
加快完善科技创新体系
今年来,广东嘉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嘉元科技”)在科技创新发展方面动作频频。前不久,该公司就与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签订了产研合作意向协议,推动高端铜箔研发持续走深。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的‘前沿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硏究—产业技术研究—产业转化’全链条研究模式,将与嘉元科技形成优势互补,培养更多铜箔产业技术人才,释放科技新动能。”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副主任黄学杰表示。
此次合作,不仅为嘉元科技的“百亿产值,千亿市值”目标添砖加瓦,还将完善“铜材—锂电铜箔—锂电池”产业链,带动梅州上下游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联动发展。
科技创新的星辰大海,孕育着无限能量,引领发展。
近年来,梅州从政策、平台、技术、企业等方面出发,通过激励政策引领、科研平台支撑、攻克技术难关、孵化高新企业等多种方式,不断强化梅州科技创新事业的“四梁八柱”,成效明显。
数据显示,梅州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从2016年的87家增至2020年的242家;2020年全市省级以上技术创新平台数量达到110家,比2016年(45家)增长144%,位居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前列。2016年,梅州市高技术产值144.80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19.65%;2020年高技术产值156.86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21.92%。
立足新阶段,蓄势再发力。未来五年,梅州将以“强化科技创新体系”为发展方向,蓄足创新动能,实现向“新”发展。
《规划》指出,新时期,外部环境变化带来新机遇,梅州科技创新正迎来新一轮春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潮为梅州科技创新指明方向,原中央苏区振兴战略、区域协调战略的实施为梅州市科技创新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双区”建设的资源溢出将带动梅州科技创新发展。
未来五年,梅州将实施“三个一”工程,即牢固树立一个目标(区域创新能力进入粤东西北地市前列)、坚持强化一个体系(较为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力争创建一个示范区(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其中,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是实现目标和争创示范区的有力支撑。
《规划》指出,强化科技创新体系,梅州要检视自身。当前,梅州高新技术企业仅占全省的0.45%,研发经费投入占GDP的比重仅0.37%,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科技创新投入保障能力不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突出、产业创新载体发展质量不高、人才资源短板突出等,这些都是梅州科技创新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梅州市科技局副局长李昌栋说。
此外,2020年,梅州市研发投入占GDP比重为0.37%,远低于全省3.14%的平均水平。提升科技创新水平,若从数字上看,梅州仅仅需要向前“一点”;小数点向后移动,需要梅州使出浑身解数。
知弱而图强。《规划》指出,未来五年,梅州将从平台搭建、人才引进、创新环境等方面不断强化科技创新体系,加大科技创新投入,不断优化人才引进政策,搭建企业孵化和人才培育的平台,为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抓住关键
多措并举筑牢人才大厦
走进平远县广东越科新材料公司的生产车间,全自动化机器高速运转,“吐出”一块块闪烁着银光的高性能钢铁基复合板。
广东省科学院材料与加工研究所博士王娟告诉记者,此板是广东省科学院材料与加工研究所的科研成果,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已在平远转化生产近3年时间,产生了千万元的经济效益。
2018年,广东省科学院与梅州建立战略合作,王娟便带领团队来到平远县,以项目合作方式创办广东越科新材料公司。团队扎根平远,通过实地走访了解产业现状,以问题为导向进行科研攻关,不仅为当地企业送去了最新的科研成果,也为该县新材料产业集群发展提供科技支持。“今年,公司新获得了1项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等10多项科技创新荣誉。”王娟说。
科技创新,人才是关键。
《规划》指出,人才结构不合理,学科带头人、领军人才屈指可数,青年人才紧缺是梅州科技创新发展目前面临的主要困境。数据显示,目前梅州县级科研机构仅有10家,共有科技人员142人,本科学历人员仅占比10.6%,无硕士及以上人才。
问题导向,靶向发力。为破解科技创新发展困境,《规划》指出,未来五年,梅州将大力推动人才建设,积极对接省重大人才工程项目,大力实施急需紧缺人才引进、博士以上高层次人才引进等人才计划,着力引进一批高学历、高职称人才以及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
出台优待政策,吸引高层次人才,让人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梅州已在探索。
“老乡,这块地是花生、水稻轮种吗?土质看起来不错,但还要拿回实验室进一步测验。”日前,在平远县东石镇刚刚收完水稻的田间,平远县农业农村局种植股工作人员张小明一边跟当地农户聊天,一边半蹲在田垄旁,用大铲子娴熟地拨开土层至15厘米深,再用小铲子将一捧土壤样本装进包装袋,整个过程小心翼翼、认真仔细。
2021年,《梅州市加快引进博士人才八项措施》出台,拿出473个岗位引进博士人才,配套出台加快引进博士人才“黄金八条”,博士人才除工资福利待遇外,最高可享受各类补贴75万元。丰厚的条件吸引了不少博士在梅州“筑巢搭窝”,36岁的张小明便是其中一位。
人才报到,堵点打通。11月,平远首次引进广藿香种植项目,曾任职于华南植物园的张小明积极发挥自身专长,扎根热柘镇韩坑村,对待种地、种苗基地进行考察、实验,并形成4份图文并茂的工作报告,对广藿香的育苗计划、种植管理、可能的病虫害作出详细建议。
此外,梅州正探索与外地大专院校联合建设高水平科研机构,实现“借智引力”。
“在‘三院一基地’(梅州市农林科学院、广东省科学院梅州产业技术研究院、梅州市医学科学院、梅州高新区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科研机构的基础上,我们还与华南理工大学签约,成立梅州产业技术研究院,并与上海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达成了合作意向,积极推动两所院校在梅州设立科研机构,借他山之力建设科研平台。”李昌栋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在引进人才的过程中,梅州将更注重柔性。
《规划》提出,未来五年,梅州将积极探索“科创飞地”引才计划,在粤港澳大湾区设立由政府主导的梅州企业研发基地,并提供用房保障和房租补贴。同时,鼓励企业以“5+2”“4+3”的方式,从珠三角、泛珠三角柔性引才用才,从而获得专业化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
争创示范区
政企合力推动科创新发展
积极对接广深港科技创新走廊,加快构建“中心城市研发+梅州孵化产业化”区域协同创新体系;
加强与赣州、龙岩等原中央苏区地区的科技创新交流互动和合作发展,瞄准两地龙头企业,积极探索“总部+基地”“研发+生产”“总装+配套”等跨区域产业共建;
重点聚焦新一代电子信息、先进材料、生物医药与健康、现代农业与食品等战略性产业集群发展的重大科技需求,加强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研究,集中优势资源和力量,组织实施产学研协同创新重大科技专项;
……
立足苏区发展实际,《规划》明确,未来梅州要着力争创革命老区苏区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凝聚科技创新发展强大动力。
按照《规划》,梅州将强化企业主体地位,通过鼓励和引导企业立足发展建设研发机构,围绕梅州主导优势产业领域开展应用技术研究,攻克技术难关,努力成长为具有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从而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发展。
梅州将重点支持博敏电子、超华科技、嘉元科技、嘉应制药、紫晶存储、威利邦、志浩电子、龙宇电子、华清园生物科技、木子金柚、金绿现代农业等行业龙头企业牵头设立新型研发机构或重点实验室,并鼓励企业参与制定市级重大技术创新计划和规划,扩大企业创新决策话语权。
乘势而上,起而行之。以“争创革命老区苏区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为目标,梅州一批龙头企业针对产品科技含量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等现状,纷纷“强化研发、自我转化”。
12月17日,博敏电子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投资扩建项目正式动工。据了解,该项目是博敏电子自主创新,利用超系统反向设计提升产品竞争力的体现。
项目将打造成兼具“四平台一高地”的行业智能制造标杆示范项目,即“信息化制造平台”“绿色生产平台”“产业对接平台”“科创平台”以及“人才高地”。建成后,将填补“大带宽”通信、超高密度走线、半导体直接组装、高精度电控等领域的缺口,同时带动梅州高端印制电路板产业发展壮大,推动早日打造百亿企业、千亿产业集群。
以“争创革命老区苏区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为目标,梅州不断优化科技创新生态,构建企业合作网络,为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提供支持。
砖连砖成墙,瓦连瓦成房。梅州将探索建立产学研协同区域创新网络,推动大中小企业针对产业、区域的共性技术需求展开联合攻关,重点推动电子信息、电声、陶瓷和金柚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加快发展。支持互联网、机电制造、现代农业、中医药等产业集群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相关
提升科学素养
从娃娃抓起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没有全民科学素质普遍提高,就难以建立起宏大的高素质创新大军,难以实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
提升全民科学素养,梅州从娃娃抓起。
今年,梅州市积极开展“客都小小科学家”科普进校园活动,组织各市属学会、科技志愿者走进丽群小学、作新小学、学艺中学、平远中学、嘉应中学等26所中、小学校,为学生们带来各种各样蕴含科学道理的科技项目,体验科学带来的乐趣。
“起脚,射门!”“加油,快传球给3号机器。”在梅江区作新小学校园科技节开幕式上,无人机踢足球表演引起了同学们的阵阵欢呼。除此之外,活动现场还设置了多个科技体验馆,有AI与人工智能技术暨VR体验、3D打印、模仿速转挑战等,让同学们现场动手体验,感受科技的魅力。
通过开展“客都小小科学家”科普进校园活动,让同学们能够在科技活动中体验科技的魅力,在体验中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与各学科知识融合使用,提高动手能力,点燃“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
除此之外,梅州不断普及科创教育,进一步激发学生们的创新思维。
走进嘉应中学的创客中心,映入眼帘的是立体赛车道,一旁的墙面上挂满了学校历年来参与科创大赛获得的奖项。继续往里走,教室四周摆满了各种科学仪器和实验模型。教室有别于传统课室的布置,整体设计看起来十分有创意。
“嘉应中学创客中心在今年8月底建成后,十分受学生们欢迎。”嘉应中学创客中心负责教师林正欢介绍,创客中心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成为实现科创教育的重要场所。
创客中心为学生们提供了动手实践的平台,创新成果也在学生的动手与交流中诞生。“我利用课余时间到实验室做实验,遇到理论或技术难题便问实验室的老师,实验室还有同学们可以一起分享交流,这对我参与比赛有很大帮助。”该校学生廖梓皓说。在今年第九届广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实践成果交流活动中,廖梓皓凭借扎实的动手能力荣获二等奖。
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日渐浓厚,创新生态不断优化,居民科学素质不断提升……梅州正在努力实现中。(●南方日报记者梁时禹)
天津北方网讯:为抗击新冠疫情,充盈百姓的米袋子、菜篮子,日前,市财政提前下达2022年支农资金13亿元...
天津北方网讯:记者从市商务局获悉,本轮疫情发生后,各大电商平台企业发挥线上下单、线下无接触式配送...
天津北方网讯:记者从市公交集团了解到,11日起,防范区域内乘公交健康码查验方式有变化,乘客必须凭手...
天津北方网讯:昨天上午,北辰区集贤里街开始了第二轮全员核酸检测。在各社区采样点,医务人员、社区工...
天津北方网讯:日前,和平区五大道街居民向本报热线23602777电话反映,小区门口的建和菜市场存在违法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