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网讯:“日报的一位记者,曾说它比《拿破仑法典》还要厚实。”天津市西青区凌庄子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党委书记、凌奥集团董事长赵光勋笑着向我们展示着“治村法典”,“我们的所有村务,都有法可依,有规可查,一切,都让制度说话。”正如赵光勋所说,凌庄子村由过去全国闻名的“上访村”到现在连续三届、连续九年被评为全国和市级文明村,除了有赖于产业兴村,更得益于制度治村。凌庄子村的“富”,体现在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上。
(点击图片观看视频)
产业兴村是根本
过去,人们提起凌庄子村,摇头摆手撇嘴那是常态,现在都竖大拇指;过去的“脏乱差”“上访村”,现在是全国文明村;过去媳妇难娶,现在新媳妇进门还得培训;过去村民进村委会直接“踢门而入”,现在出门忘了打招呼都得专门回来再说一遍再见……
这一切转变的根本,得从“产业兴村”说起。
“2003年以前,凌庄子村生活太难了,上千亩的土地被征用,村民没有可耕种的土地,务农根本没法生活下去,全村一盘散沙,干群关系跌到了冰点。”84岁的老党员干部胡俊田,回忆起凌庄子村过去的艰辛,感慨很深,“那时有的干部悄悄跟我说,在外面都不敢承认自己是党员,想起那段日子就想掉眼泪。”
“2003年那会儿,凌庄子村已经有八成土地被征用,村里就剩下2万多平方米物业,年收入200万元,可村集体一年用于全村的各项支出却高达1000多万元。”今年65岁的赵光勋回忆起当年的窘况依然唏嘘不已。他说,除此之外,村集体还欠着一大笔外债,村民的生活压力很大,退休费、待业费每月各240元,其他收入渠道并不多,各类保险也不完善。
面对1亿多元的征地补偿款,凌庄子村也陷入了是分钱到户还是发展集体经济的纠结中。“当时有村民说,干脆大伙儿把钱分了,清户得了。我听到这个话时,心里倍儿难受。”赵光勋说,“当时走这一步的城中村不在少数,但凌庄子情况不一样,别的村人少,人均能分个五六十万元,凌庄子人多地少,人均到手也就三万元,够干嘛的?”而且,好强的赵光勋更是觉得“丢不起那人”。
赵光勋深知无法再靠务农使凌庄子村焕发新生,唯有“产业兴旺”才是重中之重。“没有集体经济做后盾,3000多村民要想实现集体奔小康的目标那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赵光勋说。于是,新一届村两委班子根据村子人多地少的特点,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大胆创新,做出了建设都市工业园的决定,并且在时任主管领导的指点下,更加大胆地迈出了依托区位优势,建立“创意产业园”的关键一步。
然而,“创意产业”这个新想法遭到了大量群众甚至部分班子成员的不解和反对。“农民搞创意园?太离谱了!”“根本就是无稽之谈”“搞噱头吧”……甚至在赵光勋向村民们展望未来的收入前景时,有村民直接甩给他一句:“拉倒吧,你能‘下钱’啊?”
面对质疑,赵光勋却掷地有声:“农民搞创意产业,这本身就是个最大的创意,我们就是要搞出一番名堂来!”他带领班子成员赴南方一些创意产业领军城市深入考察学习,在汲取了各地的先进经验后,班子成员和群众开始有了底气和信心,于是,2006年底,天津市第一家创意产业园诞生了。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凌奥创意产业园总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目前已吸引600家企业入驻,形成以医疗健康、广告传媒、科技研发等为主的创意产业聚集区,解决就业15000人以上,年产值达10亿元以上,已成为天津最具人气、活力的办公、休闲、商业、健康多功能产业园区。
如今的凌庄子村,添了很多大型健身场所。这片新落成的专业足球场有很多专业队伍在此训练。
凌庄子村党委副书记赵万霞说:“我们先后获得国家级中小企业优秀创新成果企业、国家级创业促进就业实验区、AAA国家级旅游景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级全国青年创业示范园区、国家级众创空间、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等几十项荣誉。未来5年将吸引入驻企业1000家,解决20000人就业,年产值达80亿元以上,年纳税将超亿元,成为天津创意产业的旗舰。”
在凌庄子党群服务中心荣誉墙上,类似这样的国家级荣誉有几十项。
作为西青区产权制度改革首批先行先试的试点村,凌庄子村通过三年时间,经清产核资财务审计和资产评估,最后确定集体净资产33.68亿元,全村3238名村民每人持有一份股值为103.68万元的“股权证”,享受发展红利,成了“百万富翁”。实现了以党建为引领,依托产业兴旺的重要抓手和发展引擎,壮大村集体经济,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让百姓携手奔小康的目标。
制度治村成保障
自从2003年高票当选凌庄子村两委“一肩挑”以来,赵光勋被戏称为有着“古人”的生物钟——每天凌晨四点多起来工作,晚上九点左右便休息——真正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正是靠着这样的“拼命”,赵光勋带着凌庄子村大踏步前进,给村集体和个人换来了大量的荣誉。
然而,在刚开始的时候,工作进展得并不顺利。
“多年来穷惯了,有些村民已经是破罐子破摔的心态。”赵光勋说,“村民大会时,台上村干部在说,台下有村民把饮料瓶子捏来捏去发出‘咔咔’的声音,以此来表达他们的不满和不买账。”
“都说治大国如烹小鲜,我说治小村如理大国。治国治村都得靠法制。”赵光勋把以往干实业的经验移植到了对村子的管理上。于是,经过不断摸索完善,到现在,凌庄子村制定了8大类98项制度。
凌庄子村定制度,用的是“六步决策法”:先由党委、村委会、集团董事会三套班子提议,村党委扩大会研究讨论表决形成议题,报请上级街政府党委同意,再召开党员、经济组织成员代表大会进行表决通过,议题同意后的实施、过程、结果均向大会汇报公开。“这样定下的‘村法’,才能让村民认可遵守。嘛事都认制度,当干部也就不难了。”赵光勋说。
“村里有嘛事,该怎么处理,都在这里头了。”那些年拆迁,有村民闹上门来,来势汹汹。若在过去,无法可依,干部口舌功夫再厉害,也难服众,不免迁就。“可有了村规法典,白纸黑字,该怎么办就怎么办。”谁都没有法外特权!那村民便泄了戾气,不再闹事。赵万霞说:“法治就是比人治好,省事、公平、公正、服人。”
前几年村里分了房,不少村民大肆拆改,甚至动了承重墙。村委会劝告,无人搭理。这有何难?祭出治村法典便是,依条款发出“通牒”,限令拆违复旧,否则按规处罚。违规者怕了、乖了,私搭乱建之风,自此消弭。
“不光是村民,村干部犯了规,照样处治。”赵万霞主管招商,有时一忙,自己进出办公楼就忘了打卡,忘记一次扣 50 元。“这几年没少挨罚。我们负责招商的,工作中着装不规范、指标完不成,按制度都得罚。”来凌奥创意产业园投资的客商,都夸凌庄子村民做事职业、专业,其实都是“法治”给逼出来的。
赵光勋说:“农村工作最忌讳两点,一是村务不公开,二是决策不透明。”凌庄子村投资数十万元,研发了村务公开触摸查询系统、村民管理平台、集团智能化办公系统。在大厅的触摸屏上,可以看到,村里的财务公开、村民福利待遇、奖罚情况等10个主板块,36个分项,事无巨细,都能公开查询。
赵万霞指着手机上的村民管理系统说:“现在不管在哪里,村民只需动动手指,村里大事小事,全都明了。系统还是双向的,村民有难事、提意见,指尖一点村里就知道了。有个手机就能参政议政,大家可喜欢了。”
文明建村谋发展
有了产业兴村的根本,有了制度治村的保障,文明建村,让凌庄子走向了新的舞台。
凌庄子村先后进行了一系列改善民生的举措,“我们为村里的老人建设了住房-老年公寓项目,出台了包括春节慰问金、学生补贴、住房物业费、为80周岁以上老人贺寿送蛋糕及1000元生日祝福金等13项惠民政策。”赵万霞说,“退休村民的福利待遇由2003年的每年2880元涨到现在的28000多元,并逐年提高福利待遇,让凌庄子村老百姓的生活年年都上新台阶。”
如今的凌庄子村貌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焕然一新。
最为人称道的就是村里的大病救助机制,超出医保报销范围之外的部分,从报销比例30%到100%报销且上不封顶,一共分为四档,又给凌庄子村民吃了一颗定心丸,解决了村民因病致贫的后顾之忧。赵万霞介绍:“村里每年为村民解决医保之外的大病救助的费用都在200万元左右。”曾有位四十岁左右的村民患了格林巴利综合征,在重症室每天的治疗需要近万元,住了三个多月花了100万元左右。出院的时候,家属感动不已:“如果没有村里的大病救助机制,我们当时可能也跟其他这种病的患者一样放弃治疗了。”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标志。
凌庄子村常年在全村范围内开展“优秀党支部”“优秀党员”“优秀群众代表”“凌奥好人”“五好家庭”“好儿媳”“好儿女”“邻里和谐”“最美劳动者”等创先争优活动,弘扬尊老爱幼、夫妻和睦、勤俭持家、爱岗敬业等乡风家风,以家风带民风、助村风、促社风,成为村里最具特色的乡村文化,构成了凌庄子村推动乡村文明的靓丽风景线。
为了让年轻一代不忘老一辈艰苦奋斗的精神,让优秀文化得以根植,得以发展,让更多的人热爱自己的家乡,让百姓了解历史、传承文化弘扬爱国主义,凌庄子村修建了村史综合展览馆。如今,村史馆已成为红色教育基地、“四史”学习教育基地,是凌庄子村独具特色的文化阵地,成为凌庄子村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开展主题活动的重要载体。
凌庄子村村史综合展览馆
蓝天映衬下,昔日凌庄子村的种种落后景象早已成为历史。如今的凌庄子环境整洁,满目葱茏;如今的凌庄子人昂首挺胸,大步前行。正在用一种全情奋进的激情,打造着属于凌庄子的乡村振兴样板。(津云新闻编辑靳永锋)
标签:
天津北方网讯:日报的一位记者,曾说它比《拿破仑法典》还要厚实。天津市西青区凌庄子村股份经济合作社...
天津北方网讯:为积极服务全市中小学分批有序返校复学,有效解决中小学生核酸检测登记时没有身份证等问...
目前,全国新冠肺炎疫情持续高发,跨省市快速传播趋势明显,为及早发现并控制疫情风险隐患,按照区疫情...
天津北方网讯:为增强社区小朋友对生活垃圾分类的知晓度、认同度、参与度,近日,津南区辛庄镇名郡社区...
天津北方网讯:在践行绿色生活方式方面,中新天津生态城(以下简称生态城)推行垃圾分类实名管理、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