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九周年
(资料图片)
■ 日报记者 曲晴
“现在天空变蓝了,大气透明度高了,整个冬天基本都是晴天,看郊外的星空更亮了。”杨晓文是我市一名天文摄影爱好者,他说天文摄影对空气质量要求很高,前些年雾霾严重的时候,拍摄星空就像隔着一层纱窗。当空气质量越来越好,繁星闪烁的自然景象,也被更多地展现到艺术作品中。
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是京津冀生态环保协同的优先领域。近年来,摄影爱好者们拍下的那一幅幅美丽影像,如同一张张成绩单,记录着三地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的显著成效。天津始终坚持“以一域服务全局”,与周边省市肩并肩治理大气污染,成为区域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的积极参与者、重要贡献者,同时也是直接受益者,推动京津冀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强化信息共享会商研判
确保污染过程“削峰降速”
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大气污染协同治理的重中之重。9年来,天津强化信息共享、会商研判,实行统一预警、统一预案、统一响应、统一应对,确保污染过程“削峰降速”。
近日,记者跟随大气环境研究室工程师孔君走进天津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她向记者讲解做空气质量研判时需要考虑到的环境因素,在初步预判了当日的空气质量发展趋势后,与市气象部门会商,研判未来72小时环境空气质量,并在全国环境空气质量平台上发布了我市预报信息。
京津冀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发展,联防联控机制走在了全国前列。“一旦预测可能出现重污染天气,我们将迅速与北京市、河北省开展区域会商,就空气质量变化趋势等进行研判,推进区域重污染天气预警、会商及应急响应联动。”孔君说。
“十三五”以来,围绕“明显降低细颗粒物浓度、明显减少重污染天数”的目标,我市积极开展空气质量预测预报、监测数据分析评估等工作。
除开展空气质量预测预报工作外,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另外一项重要工作为监测数据的分析评估。“十三五”以来,天津市大气污染特征由煤烟型污染演变为复合污染,按照“十四五”规划中关于“推进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的部署,坚持精准科学和依法治污,与生态环境部 “一市一策”专家组合作,构建科学研究和行政管理深度融合的“边研究、边产出、边应用、边反馈、边完善”的协同创新工作模式,基于空气质量监测、综合观测、模式模拟等多种技术手段,开展细颗粒物和臭氧的精细化来源解析、减排效果评估工作,提出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管控建议,为复合污染管控提供技术支撑。
持续开展深度治理
污染排放总量逐年下降
我市坚持统筹好正常生产和应急减排,指导帮扶企业提升环境绩效、提高生产灵活性,在落实好重污染应急减排要求的同时,最大程度避免停限产,保障企业稳定生产,赢得了治污“主动权”。
聚焦钢铁、石化、化工、建材等重点行业,天津进行科学分类、精准监管。全市多家大型重点排污企业,都在线安装了实时监测系统,企业的废水、废气排放都被纳入天津市重点污染源综合监测系统。
在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污染源监测研究室的30多名工程师,将全市16个区按片划分,每人负责三到四个区分片值守。
友发钢管集团,这两年也接入了这个系统。以往,像友发钢管这类重点企业,都是环保部门监督管理的重点,每个月都有环保人员赴企业现场监管,如今,环保部门通过企业安装的在线监测设备,就能实时进行监管。
“公司各生产线均配备了在线监控设备,通过物联网通信系统,可实时、准确地将污染物数据传输至生态环境部门在线监测平台。全面实现了对污染物的智能监控,确保废气、废水污染物的排放处于公司和生态环境部门的双重监管状态。”友发钢管集团安全环保部副部长毛世成告诉记者。
重污染天气是关系人民群众蓝天幸福感的民心指标。消除重污染,根本还是强化基础减排。
天津从能源清洁高效、工业升级改造等方面入手,推动全市工业企业的2600多座炉窑全部使用清洁能源,51套煤电机组污染排放大幅优于燃气水平;4家钢铁企业全部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石化、平板玻璃、垃圾焚烧等重点排放企业持续开展深度治理,污染物排放总量逐年下降,下好了减排“先手棋”。
去年,京津冀三地生态环境部门联合成立了工作协调小组,签订了“十四五”合作框架协议,明确绿色低碳发展、污染联防联控等合作重点,完善协同机制,实行定期轮值。
今年,是天津首次轮值,将以此为契机,聚焦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行动,持之以恒推进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从协同安排上,将聚焦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的目标,联合实施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加强臭氧污染协同治理;从协同领域上,坚持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总抓手,重点强化区域环评联合会商,开展绿色低碳技术、标准协同攻关,加强绿色低碳转型试点示范建设,促进区域协同从污染治理向绿色转型拓展,扎实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从协同措施上,加强区域联动执法,共同打击交界、飞地等区域的生态环境违法行为,提升三地应急处置能力。
绿色生态屏障
养城市“绿肺” 享美好生活
■ 日报记者 杜洋洋
初春时节,纵贯于“津城”与“滨城”之间的绿色生态屏障正在焕发蓬勃生机。
走进位于津南区的绿屏·八里湾,这里天蓝水绿、空气清新、飞鸟翔集,到处都呈现出美好的生态画卷。
春光中,一支老年骑行队正沐浴着十里春风,欢歌骑行。“我们这个骑行队,一共30多个人,都是土生土长的津南人,平均年龄将近70岁,只要天气好,我们就会聚到这里锻炼。”队长王大爷喜滋滋地说。
王大爷告诉记者,过去这里绿地有限,大家想锻炼只能是舍近求远。自从2018年我市启动绿色生态屏障建设,津南区关停散乱污企业,造林绿化,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环境美了,空气好了,住在市区的居民都爱到这里来,体验优美的自然环境,感受环境改善带来的绿色福利。
在“津城”与“滨城”中间地带实施规划管控、构筑绿色生态屏障、打造京津冀东部生态走廊,是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实际行动,也是津南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作为全市绿色生态屏障建设的“主战场”,津南区遵循“宜林则林、宜田则田、宜水则水、宜果则果”的原则,相继建成绿屏·辛庄湾、绿屏·咸水沽湾、绿屏·双河桥湾、绿屏·葛沽湾、绿屏·小站湾和绿屏·八里湾等六大片区。全区新增造林绿化面积6.4万亩,共栽植乔木、灌木312万株,花草地被和水生植物70余万平方米,森林覆盖率达25%,“蓝绿”空间占比达65.1%,呈现出了“大绿大水大花园、成林成片成景观”的自然生态,在海河中游地区布下了一抹浓重绿意。
眼下,绿色生态屏障已蔚然成型,津南区全力守护京津冀这一叶“城市绿肺”。
据介绍,津南区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每天都有专人负责国控点及周边12个街镇空气自动站数据的线上巡视,发现异常问题第一时间预警预判,同时按期发布区空气质量日报等信息,精心准备各类分析报告。除了对空气质量进行实时监控,他们还要在“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与基础数据库系统”平台上远程查看60余家企业的自动监测数据情况,努力保障空气质量。
区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现场室则主要负责对水、大气、土壤、噪声等环境进行现场采样监测,工作人员大多数时间在户外作业。为了取得一手监测数据,他们冬顶严寒,夏冒酷暑,常常置身于高温、严寒、噪声等环境中。
“环境监测现场采样相对来说是一项十分辛苦和复杂的工作,但无论夏天冬天、白天夜晚,只要工作需要,我们都会第一时间赶赴监测现场,为环境管理的决策做好数据支撑。”工作人员马松山说。
为优化绿色生态屏障区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去年,津南区生态环境局还在已有的2座街镇级标准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的基础上,于绿屏·八里湾内建成了一座大气颗粒物自动监测站,可实时监控区域内空气中的PM10和PM2.5浓度。
“今年将进一步提升绿色生态屏障建成区,新增植树造林300亩,加强绿屏建成区养护管理,提高林地质量,创建绿色生态标志区,营造质朴自然、整洁有序、共维共享的优美生态环境。”区农业农村委党委书记、主任李学英介绍说,津南区将积极创新管理模式,多渠道、多元化引入社会资本,将既有林地资产纳入其中,统一管理,把生态资源转化为生态资产,使“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水源保护工程
一座“大水缸” 一首“交响曲”
■ 日报记者 刘雅丽 王音
春日晴好,又是一个“水晶天”。
蓟州城东,马伸桥镇孙家庄,44岁的村民李刚爬上附近的堡子山观景,山下碧水,水天相映、群鸟翩跹……于桥水库112公里护栏拉开了人与水、人与鸟的距离,距离产生了人与自然更和谐的美,“人不去那儿打扰了,鸟待得住!看,一群群,生态环境越来越好。”
这里是天津人民喝上甜水“大事记”的发生地──
于桥水库,天津市民的“大水缸”,也是新中国成立后首个跨流域综合性大型水利工程引滦入津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1983年9月,河北境内的滦河水穿越古老的燕山山脉,远行234公里流抵天津──我国当时最长的输水距离,写满兄弟省市“越走越近”的故事。2014年2月,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9年来,联合监测、信息共享、定期会商……“大水缸”回荡着上下游肩并肩护水的交响。
“天津一大怪,自来水腌咸菜”,这句流传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顺口溜,成为一座城极度缺水的记忆。1982年5月,举世瞩目的引滦入津工程全面开工,工程起自河北唐山境内的潘家口、大黑汀水库,包括输水隧洞、黎河河道、于桥水库、输水暗渠、输水明渠、尔王庄水库和相关提水泵站等。1960年7月建成的于桥水库,起初以防洪和农业灌溉为主,引滦通水后调整为以防洪和城市供水为主,兼顾发电、农业和生态功能。水库总库容15.59亿立方米,面积123平方公里,是引滦入津重要调蓄水库、国家级重要饮用水水源地。通水40年来,甘甜的滦河水累计向我市供水301.6亿立方米,相当于2100多个杭州西湖的蓄水量。
这里也是跨区域水污染防治联动协作的见证地──
引滦河道,源河北,入津城,上游水质直接关系下游水质好坏。一条跨省河往往写着发展与保护的冲突,冲突如何调和?津冀签订引滦入津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协议,至今已签订三期,制度设计确保护水“两头热”,防治“一盘棋”。
既“抱团作战”,也耕好各方“责任田”。从市水务局获悉,京津冀协同发展大框架下,河北清理了潘家口、大黑汀水库7.84万个养鱼网箱,天津陆续实施了一系列水源保护工程,以于桥水库为例,沿水库22米高程征地线建设护栏网112公里、22平方公里入库河口湿地、3.2公里封闭式藻类围隔和仿生除藻设备等配套设施……
“与过去‘治水’不同了,现在‘联合会诊、体检’。”蓟州区水务局河湖保护科科长陈士军认为,于桥水库水质深深受益于协同保护,“我们分别与河北遵化、玉田就跨界、入库河流签订了联防联控协议,共同排查治理入库北擂沟道、淋河等,确保来水达标。”水污染防治联动协作,蓟州首先下大力气做好“分内事”,水库二级保护区范围内68个村庄全部建设污水处理设施,18家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全拆除,38条入库沟道治理、水库南岸搬迁村庄503.3公顷土地复垦复绿……
防治工程做到位,常态管理“不松弦”。面对来之不易的滦河水,市、区相关管理方始终保持着警醒,加强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和准保护区相应管理,完善护栏网、口门和视频监控设备,及时打捞水草,强化日常巡查执法……如今,水库总磷、高锰酸盐等富营养化物质大幅降低,水生植物多样化生长,“水质趋于平稳,连续6年保持年均Ⅲ类水质,并呈逐年向好趋势。” 蓟州区生态环境局高级工程师刘文权说。
“好生态可‘变现’。”渔阳水利是日常守护于桥水库生态环境的公司,公司驻马伸桥镇孙家庄村、山前屯村帮扶组组长祁大为坚信,这水库周边的两个经济薄弱村一定能吃上“生态饭”,“我们计划推动‘游水’向‘赏水’转变,打造既不破坏绿水青山,又能迎来金山银山的项目。”
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
共治永定河 守护“大动脉”
■ 日报记者 王音
永定河是首都北京的“母亲河”,是串联京、津、冀、晋、内蒙古五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生态“大动脉”,也是海河流域京津冀晋地区重要的水源涵养区、生态屏障和生态廊道。2月10日上午,位于永定河上游的山西大同册田水库开闸放水,标志着永定河2023年春季生态补水全面启动。
大力开展永定河生态补水,持续回补地下水,对改善永定河生态环境、提升河流生态功能具有重要意义。自2003年起,册田水库开始向永定河实施生态补水,其中2022年超3.5亿立方米,为近年来之最。
根据水利部2023年度永定河水量调度计划,今年春秋两季流域多水源将向永定河生态补水7.35亿立方米。2023年计划维持全线流动时间100天到120天,力争实现865公里河道全年全线有水。
近年来,随着国家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不断深入,天津市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国家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部省协调领导小组指导下,积极配合永定河流域投资公司,持续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多水源统一调度、流域系统治理等工作,推动永定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统一调度,我市组织永定河流域投资公司和沿线各区精心制定生态补水方案,提前打通补水通道。2021年,永定河时隔26年首次全线通水;2022年,永定河实现春秋两季全线通水,全年累计通水时长123天,补水量超8.7亿立方米,进出口断面水质均达到国家地表水Ⅲ类标准,永定河在我市屈家店枢纽与大运河实现世纪交汇,有力推进了河湖生态复苏。
我市积极协助永定河流域投资公司推进永定河生态修复项目建设,于2021年完成永定河北辰段综合治理,今年将继续实施武清段治理任务。通过清淤扩挖河道、穿河建筑物整治、堤岸绿化、水质净化区建设等举措,有效解决我市永定河沿线地区水源过度开发、环境承载力差等问题,河道沿线地下水水位回升0.23米,周边新扩建防护林1495公顷,区域生态环境得到极大改善,有力推进了河湖生态复苏。
我市加强永定河河湖岸线空间管控保护,持续推进“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实现清理整治全覆盖。印发总河湖长令,推动妨碍河道行洪突出问题排查整治,提前完成永定河35项碍洪问题整改。配合完善海河流域省级河湖长联席会议机制,统筹推动解决一批永定河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涉河湖问题。
2023年,我市将进一步加大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建设,落实2023年度水量调度计划,配合实施永定河全线通水,为恢复和改善流域水生态环境打好基础;全面完成武清段生态修复主体工程,积极推进永定河武清段、北辰段水系连通项目建设;持续发挥河湖长制作用,推进永定河工程管理养护专业化、规范化,助力打造“流动、绿色、清洁、安全”之河。
标签: 协同发展
■日报记者曲晴现在天空变蓝了,大气透明度高了,整个冬天基本都是晴天,看郊外的星空更亮了。杨晓文是...
2月24日,南开大学2023年春季首场双选会在八里台校区体育馆启动。近2000名大学生现场与140家用人单位面...
天津北方网讯:从传统产业升级,到新兴产业蓬勃发展,西青区在转型探索之路上如何锚定未来?借助杨柳青...
天津北方网讯:新春涌新潮 着眼打造非首都功能疏解新平台、 高端产业集聚新高地、 京津科技人...
天津北方网讯:“同学,把口罩戴好就上车吧,箱子我帮你搬。”在南开大学西南门,公交612路点对点定制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