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 > 正文

汕头奋笔绘就高质量发展新画卷 乘势而上高质量建设现代化活力经济特区

  • 2021-10-13 08:25:57 来源:南方日报

又是一年金秋时,潮涌三江风正劲。

10月的汕头,秋高气爽,生机盎然:在小公园街区,游客人流熙攘,笑逐颜开;在东海岸公园广场,朝气蓬勃的年轻人相会于此;在牛田洋大桥工地,工人们开足马力,加紧施工;在广澳港码头,万吨级货轮井然入港……汕头,这座百载商埠,正以新的形象展示着经济特区的精气神,感恩奋进,迎头赶上,阔步迈向新征程。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汕头市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300亿元,同比增长14.3%,增速列全省第8位。与此同时,1—8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高位增长,全市经济社会继续保持稳健发展态势。

数据背后,是一年来汕头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定不移融入国家战略、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推动汕头在新时代经济特区建设中迎头赶上,奋力实现“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的生动实践。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汕头提出要牢记经济特区创办初心,坚定扛起使命担当,深度融入“双区”和两个合作区建设,抢抓“双城”联动、深汕深度协作重大机遇,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做好“侨”的文章、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利用,继承发扬好特区精神、红头船精神、侨批精神,乘势而上、久久为功,为全省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提供有力支撑,奋力谱写经济特区建设的汕头篇章。

乘势而上高质量建设现代化活力经济特区

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乘势而上,起而行之——在汕头,强化实现迎头赶上、建设现代化活力经济特区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已成为引领汕头上下感恩奋进的精神指引和强大动力,推动各项工作向新定位新目标新任务聚焦用力。

一年来,汕头先后召开56场市委常委会会议专题学研讨,干部带头深入基层一线“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领学导学督学;厘清发展思路,制定汕头“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聚焦高质量发展的活力特区、治理高效的法治城市、开放包容的文明窗口、聚侨惠民的和美侨乡、绿色宜居的智慧都市等战略定位开展新一轮深调研。

汕头还着重围绕城市建设、产业发展、营商环境、基层治理、生态环境保护、教育民生、安全稳定等重大问题开展调查研究,明确提出汕头要坚定不移走“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之路,加快建设现代化活力经济特区。

一年来,汕头先后召开4次市委全会,严格对标对表,逐句逐项分解细化为28方面129项具体任务,形成市领导带头包干、部门齐抓共管的责任落实体系。用足用好省委、省政府关于支持汕头建设现代化活力经济特区的政策措施,细化推出16方面39项重点项目,将建设现代化活力经济特区的意见转化为102项具体任务,实行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

与此同时,汕头坚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旗帜鲜明讲政治抓政治,把全市各级党组织锻造得更加坚强有力。汕头先后召开23次领导小组会议推动工作落实,组织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专题培训班4期、轮训干部2256人次,举办“铭记光辉历史、践行初心使命”青年干部集中交流学等活动;实施新一轮基层党建三年行动计划,加强党支部标准化建设,优化镇村党组织设置,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开展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抓实两新党建“双同步”工作,党组织覆盖率和单独组建率均实现100%;结合做好换届工作,选拔一批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正确导向;在全面深化从严治党方面,汕头高质量完成十一届市委巡察任务全覆盖,开展意识形态专项巡察,持续涵养风清气正政治生态。

走“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之路再造新高地

一个地方的发展,关键靠工业、基础在产业。经过多年发展,汕头工业已形成纺织服装、化工塑料、工艺玩具、印刷包装等四大传统优势产业,以及智能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医药等四大战略新兴产业,形成有行业区域特色的产业集群,部分龙头企业在国内细分行业中优势地位突出。

汕头市委书记温湛滨履新后,通过一系列走访调研,提出汕头要坚定不移走“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之路,着力打造产业新台、新高地、新标杆,推动高质量发展。

产业要发展,用地是支撑。在推进产业集聚集约发展中,汕头在增量和存量两方面同时用力,将产业用地比例提升至23%,大力推进镇村工业园区、低效产业用地“工改工”,省市联动规划建设400方公里的临港大型工业园,加快76方公里的六合核心区基础设施建设。同时,汕头积极优化产业结构布局,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加快推进省5G产业园建设,总投资20亿元的5个5G产业链重大项目加快推进,建成开通5G基站4377座。目前,潮阳、潮南印染中心基本建成投入使用,入驻企业达178家。

项目是产业发展的源头活水。汕头谋划构建以新材料、生物医药与健康、新一代电子信息为主导、以智能产业为特色的“3+1”现代产业体系;推进纺织服装、化工塑料、工艺玩具、印刷包装等4个传统优势产业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大力发展海上风电等战略新兴产业,期,投资50亿元的大唐勒门I海上风电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亚洲最大兆瓦等级直驱风机在汕头下线,汕头海上风电项目蓬勃发展。

与此同时,汕头还充分利用潮商、华侨、民营三个优势,以园区及8大产业片区为台,吸引中海信、比亚迪、上海电气、华为、立讯精密、南瑞鲁能、青岛武晓、华芯智造等一批大企业、大项目落户汕头。深汕协同创新科技园首宗产业用地顺利摘牌,首期2个产业项目深圳市汕头商会科技园项目、深汕数字科创产业园项目成功落地,汕头(深圳)协同创新交流中心、深交所汕头基地投入运营。

产业要发展,科技是助燃剂。汕头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好国家高新区和汕头大学、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等创新策源地作用,以科技赋能产业发展。截至目前,省实验室一期项目主体工程完成82%,P3实验室硬件配置达到基本要求,华南技术转移中心粤东分中心落户汕头。5G产业园起步区核心区加快建设,联通轻工装备、华为工业互联网云台上线运营,抖音电商直播基地、科大讯飞语音工程实验室落户汕头。汕头还获批成立了继广州、深圳、珠海之后全省第四个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推动培育发展国际通信业务新业态、新产业。

凝聚侨心侨力共谱“侨”字大文章

作为著名侨乡,汕头自开埠以来便因侨而立,因侨而兴。一年来,立足侨乡和特区的优势,汕头围绕织好华侨华人同心同向同行、经济共建共赢、文化共享共荣“三张网”,找准突破口,不断探索体现时代特征、华侨特点、汕头特色的发展新路径。

为增进海外潮籍侨胞文化认同,汕头积极打造海外华侨华人沟通互动的桥梁。2020年底,汕头提出以“一十百千万”工程推动华侨与祖国、与经济特区深度融合,以“六大行动”推动新时代汕头侨务工作高质量发展。今年7月,承载潮人记忆的百载商埠起源地——小公园开埠区中山纪念亭街区、西堤街区入选第三批广东省历史文化街区;汕头市档案馆侨批分馆挂牌“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于今年6月9日完成提质升级并全面对外开放。

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的侨批是弘扬华侨精神的最好载体,今年以来,侨批记忆工程的推动也取得阶段成效。截至目前,汕头侨批原件馆藏量已达到7.75万封,是2020年12月馆藏量的两倍多。汕头市档案馆侨批分馆成为目前国内馆藏侨批实体藏量最大的档案馆。

与此同时,聚焦对外开放,汕头以侨为桥,助力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对标“一十百千万”工程中“万商共创推进双循环”系列活动,汕头先后成功举办创业中华·“十四五”中国发展与华侨华人投资创业峰会、“百名侨商潮汕行”活动,激发了侨商来汕投资兴业的新动能,促成泰国正大集团和香港世茂集团在汕投资项目、华人华侨产业交易会项目、侨商企业总部大厦项目等大规模投资达成合作意愿。

为推进疫情下与海外侨商的“云洽谈”,汕头还于年初开展与马来西亚柔佛州的经贸合作“云对接”,促进两地水产、服装、化妆品等行业商会之间合作共赢。线上跨境贸易台“汕头云展厅”建立了10家海外采销中心,吸引2400家企业进驻,为汕头外贸企业畅通全球买家对接、海外市场开拓、商务资源链接等服务渠道。

在精准对接侨胞所需、所盼,深入探索聚侨惠侨政策创新方面,汕头大力推进便利华侨华人投资制度专项改革试点。“汕头市为侨服务法律顾问团”的成立将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审批提速到“一个工作日即办”,在华侨试验区内还专设了华侨华人专用服务通道,提供高效便捷服务。

为集聚发展新优势,汕头持续推动华侨试验区(侨梦苑)高水建设提升,落实省支持华侨试验区的高质量发展24条政策,推进《汕头经济特区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条例》立法,为华侨试验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

依托综合保税区、华侨试验区、跨境电商综试区等台,汕头深度参与广东自贸试验区建设,复制推广203项改革创新经验。截至8月,汕头市综试区跨境电商进出口约为210亿元,同比增长约8.8倍;其中,跨境电商9710模式出口209.3亿元,发挥了巨大的拉动作用。

文化文明双出彩焕发城市新活力

“几年前我曾来过一次小公园,如今再次踏足,看到变化真的很大。”国庆假期,从广州来汕头旅游的刘先生对汕头老城区的保育活化成效赞不绝口。

外地游客惊叹和点赞的背后,正是汕头市朝着“让古老城市焕发新的活力”重要指示要求而不懈努力的行动体现。一年来,汕头市以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为着力点,在保护传承、守正创新中统筹历史文化保护利用、文明城市创建和亚青会筹办等工作,让这座“百载商埠”更有底蕴、更有温度、更有活力。

今年初,汕头印发了《汕头市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和利用实施“八个一批”工程方案》,提出搭建一批台、打造一批街、建设一批馆、出版一批书、编排一批戏、做好一批考古项目、实施一批文物保护工程、树立一批惠民文化品牌。

此外,汕头还提出,到2025年完善历史文化保护和利用工作体系,非遗传承体系有效建立,逐步建成独具韵味的粤东文化明珠,有示范引领效应的文化活力都市。

10月10日,中国戏曲学院汕头教学实践基地正式揭牌。这是汕头制订《汕头市潮剧保护传承条例》的一大成果。自此,汕头与中国戏曲学院将开展人才培养、艺术交流的深度合作,以“学校+基地”新模式合办中国戏剧学院首个全日制潮剧本科班,多形式多渠道将潮剧、潮绣和工夫茶等潮汕文化载体发扬光大。

借助筹办第三届亚青会契机,汕头还致力美化环境提升城市整体形象,落地实施道路升级改造、公园绿地建设、交通秩序维护等97个城市环境品质提升项目,特别是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统筹落实省文明委部署的精神文明创建“九大行动”,切实推动城市颜值和文明内涵提升。经过一个周期三年的艰辛努力,全市城乡环境面貌、市民文明素质、社会文明风尚都得到了明显改善,创建工作水也有了较大提升,为创建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打下坚实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汕头还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发挥3个省级以上试点地区示范带动作用,建成各级文明实践阵地1382个,精心打造14个镇级示范所和204个村级示范站,着力培育文明风尚。依托各级文明实践阵地,开发推广“i汕头志愿者之家”微信小程序,创新“点单、派单、接单、评单”新模式,涌现出“微笑澄海”“守护老城,服务游客”等一批精品项目,以点带面提升志愿服务工作。目前,全市志愿者注册数超97.5万人,占全市人口17.58%,活跃率73.33%。

如今,再次踏足汕头不难发现,这座被誉为美食之都的城市,正焕发出全新的都市活力。小公园、南澳岛、潮汕文化、美食美景成为汕头旅游的靓丽名片,今年“五一”期间,汕头更入围全国新晋热门城市;国庆期间,汕头小公园夜景还上镜新华社客户端推文“寻找中国之美”。

共创“看得见的安,摸得着的幸福”的善治汕头

工作日没时间到窗口办事?周六开放服务窗口解决上班族办事难问题;老年人等特殊群体办事不便怎么办?户政部门推出“民警跑”“进门办”等暖心服务;困难群众、外来务工人员维权成本大?建立覆盖到村的法援工作站,群众在家门口就能申请法律援助……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标签: 生机盎然 高质量发展 经济特区 现代化活力

推荐阅读

2021年南海预计新增“小升规”企业840家 全面加快“两化”转型步伐

2021年,位于南海狮山的中海万泰技术有限公司顺利实现小升规,公司总经理助理郭旭文说,小升规后,企业...

东莞智治赋能撬动“效率变革” “智慧警务”让打防管控更高效

平安建设与社会治理如何像绣花一样精细?在东莞,数字治理已经深入到街头巷尾:智网工程以小网格支撑起精...

厦门电商直播助力全国网上年货节 携手构建两岸直播产业新篇章

2022全国网上年货节厦门分场暨厦门消费节(以下简称厦门年货节)1月10日正式启动。厦门市结合城市资源,联...

黄花镇打好“三张牌”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擦亮绿色发展生态底色

英德市黄花镇是生态旅游镇,地处英西峰林走廊核心区域,是英德国家森林公园和省国家地质公园的重要组成...

南宁“一个路口一个策略”精细化治堵 开展城市交通拥堵治理“百日攻坚战”

近期,我们在江北大道葫芦鼎大桥桥底路口采取‘阶梯渐进式放行’模式进行优化改造,路口通行...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亚洲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 联系方式:8 86 239 5@qq.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