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作为超大城市、国家重要中心城市,随着近年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及城乡结构剧烈变化,城市治理工作迎来全新挑战。日前,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发布2021年12项重大课题研究,部分课题聚焦社会治理各领域,建议广州加速推动数字赋能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加强城市精细化品质化管理,走出具有广州特色的超大城市治理之路。
加快构建数据要素市场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据已成为数字时代的基础性战略资源和革命性关键要素。近年来,我国以数据采集、数据储存、数据加工、数据流通等环节为核心的数据要素市场增长迅速,逐步形成了包含数据交易主体、数据交易手段、数据交易中介、数据交易监管的四位一体市场格局。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财政金融研究所重大课题《广州数据要素市场发展研究》认为,广州具有数据要素市场建设的良好基础,例如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走在全国前列,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步伐加快,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打造“数字政府”,国内最早开展数据交易探索的城市之一,2016年就设立了华南首个数据交易服务公司等。近些年,广州出台系列文件政策明确要求培育数据要素市场,研究构建数据确权、开放、流通、交易机制,持续发力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建设。良好的现实基础及发展环境,将有助于进一步整合各种数据要素资源,推进数据流通交易,助力全省抢占数字经济高地。
课题组认为,面向未来,广州数据要素市场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要按照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顺应世界新一轮科技与数字经济产业变革趋势,改革创新,形成数据资源汇聚共享、数据流动安全有序、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数据价值优化整合与高质量应用的良性发展格局,努力将广州打造成为粤港澳数字要素流通试验田、全国数字核心技术策源地、全球数字产业变革新标杆。
具体而言,广州要充分吸收其他地区数据交易平台建设经验,推动设立数据交易平台。注重交易平台股权结构优化,拓展交易平台数据来源渠道,制定完善的数据交易标准体系。结合实际对政府数据分类分级标准、数据目录标准、数据格式标准、核心元数据编制等进行统一编制,制定政府数据采集、汇聚、交换、共享、开放、计算等关键共性技术标准和管理规范。探索数据主管部门将自身数据进行梳理后,将数据授权给独资的国资公司,由国资公司对数据进行进一步管理及运营。要营造包容、审慎、容错的数据要素流通环境,坚持多元协同共治原则,促进数据和实体经济、公共服务的深度融合。同时,积极推动制定地方数据条例,搭建数据产权制度,探索构建面向未来并且覆盖个人数据收集、使用和流通等内容的个人数据保护体系,形成一整套完善的数据产权认定、转让、使用、保护等规则。树立生态意识,联合合作伙伴一起创新应用,提升数据资源在产业应用中的价值变现能力。
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提升治理能力
超大城市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提升,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广州,实际管理服务人口超2200万,公共安全风险范围广、领域宽。“广州公共安全风险治理挑战不仅包括超大城市普遍存在的治理能力和风险防控之间的供需不平衡,还包括城市化进程中新老城区交错形成的空间发展不平衡。”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城市治理研究所开展《广州公共安全风险治理研究》提到。
本研究基于保障性、建设性、传统性、民生性、信息化风险维度,呈现了国家安全、能源安全、城市更新、安全生产、社会治安、劳动就业、公共卫生、粮食供应、网络舆情、新型金融安全等十个领域风险现状,重点对较为突出的能源安全、城市更新、社会治安、公共卫生、网络舆情安全风险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广州公共安全风险治理对策建议。
课题组建议,广州应当结合韧性城市建设工作,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提升治理能力,因地制宜制定治理措施,吸引社会力量参与。
在思想上,各级管理部门要提高重视程度。在制定风险监测预警机制中明确政府的职能是服务,政府要为社会所面临的问题寻找良好的治理策略。同时,加强政策支撑,进行地方风险防控立法。根据地方立法权限,开展风险防控相关立法,为公共安全风险防控提供全面的政策、法律支撑。地方立法要做到与上级立法协调,制定的相关政策、措施要具有地方针对性。在城市更新、疫情防控方面进行探索立法创新。
课题组认为,广州要织密防控网络,大力推广利用信息技术。一方面要在各个风险领域内加大人工智能的运用,降低成本,化解相关领域的风险;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快实现城市公共安全风险治理的系统化和智能化,打破数据孤岛,形成全市公共安全风险防控信息化“一盘棋”。
此外,要扩大宣传力度,凝聚城市公共安全风险治理共识。通过风险治理资源下沉,保护关键弱势群体,如老年人、妇女、儿童、残疾人和低收入人群的合法权益,营造温暖和谐社会氛围。按照“属地管理、规模适度、标准统一、无缝覆盖、动态调整”的原则划分综合网格,统筹社区内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
高质量建设“健康广州”
卫生健康事业为全体人民提供医疗卫生服务,保障人民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是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支柱。
近年来,广州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建立了由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其他机构共同组成的覆盖城乡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居民提供疾病预防、筛查、检查、诊断、治疗、保健等医疗服务,维护和促进居民的身体健康。然而,随着社会转型、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居民对医疗卫生资源的需求不断分化和演变,当前医疗卫生资源供给与居民需求的供需矛盾不断凸显。如何匹配居民医疗需求,优化医疗资源供给结构是高质量做好医疗卫生服务、提升人民健康满意度和获得感进程中亟需解决的关键核心问题之一,也是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健康广州建设的难点之一。
基于此,广州市社会科学院社会研究所重大课题《以居民医疗需求为导向,优化广州医疗资源供给结构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方式,从供需两侧分析全市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保险+疾病防控与应急等领域医疗卫生服务状况。
课题组表示,“十三五”时期,广州医疗卫生服务发展呈现明显向好态势,目前处于“优秀”等级,居民对整体医疗卫生服务表示满意:公立医院建设受重视,高水平医院建设成果丰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布局趋向优化,“15-30分钟医疗服务圈”已基本建成;形成兜底线、多层次、全覆盖的特色医疗保障制度体系;疾控与应急体制机制与法治保障逐步完善,人、财、物与技术供给积极应对突发疫情。
居民向往美好生活,期待在高水平医院和优质医生资源布局上更为均衡、基层医疗机构服务水平和医保支付水平进一步提高、常态化疫情防控反应更加迅速。因此,为高质量建设“健康广州”,课题组建议,以组建紧密型区域医疗服务联合体为抓手优化医院资源布局;以全面落实分级诊疗制度为抓手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以优化门慢、重特大罕疾病的医保制度为抓手构建多层次相互衔接的医保体系;以扩大疾控队伍和数据加持为抓手构筑高效精准疾控应急体系。
面向未来,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将持续关注城市数字化转型,精准把脉数字政府建设,赋能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向纵深发展。(●南方日报记者周甫琦)
广州作为超大城市、国家重要中心城市,随着近年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及城乡结构剧烈变化,城市治理工作迎...
强化公正监管,保障公平竞争,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打好稳主体激活力攻坚战,这是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的...
1月19日,佛山市顺德区召开全区治水大会,重点解读《顺德区以水兴城建设行动方案(2022—2025)》(征求意...
近日,记者从自治区自然资源厅获悉,针对广西生态优势突出、碳汇潜力巨大的实际,该厅充分发挥职能部门...
环评审批当天办结,能节省近1个月的技术审核及审查时长,让项目快速落地开工……日前,随着《中新天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