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本报记者 徐佳倩
从普通农民工到非遗传承人再到龙江工匠,“全省优秀农民工”王春艳用从小耳濡目染和专门习得的针线活,开启了传统文化技艺的保护传承事业。从十几人的小小绣坊到技能大师工作室再到多个乌鱼绣培训基地,她将非遗事业打造成文化产业,带动了家乡绣娘走上技能致富道路。
“我在建筑工程和服务行业都打过工,一直都想琢磨自己干点啥,正好我有家族手艺,就想把这个传承下去,没想到真做成一番事了。”家在北安市石泉镇石华村的王春艳,是乌鱼绣第四代传人。乌鱼绣,是独具特色的满族刺绣流派,有着一百多年的历史,从单一的满族宫廷刺绣技术中融汇吸收我省乌裕尔河流域女真、汉、鄂伦春等各民族刺绣技法。
2006年,王春艳在当地开了一家乌鱼绣作坊,免费教授技艺。16年来,她不断精进技艺,利用前三代传人有限的口诀、图片、技法,重新修复、恢复、传承。2013年,北安乌鱼绣被确定为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王春艳成了省级非遗传承人。
在创新传承中,王春艳开始撰写专业论文,申请专利,不断推陈出新,为传统刺绣增加新内涵。2018年,《论针法在乌鱼绣发展中的作用》在《天工》杂志发表;2019年,乌鱼绣产品专利申请成功;2021年,《乌鱼绣的历史传承与技艺风格研究》在《美化生活》发表并获得优秀论文奖。
“每一件绣品都需要手工绣制,耗时较长,无法进行量产,所以我们需要培养更多的手艺人,这样就能有越来越多的人掌握这门技艺,也为更多人提供工作岗位。”王春艳说,有了订单需求,乌鱼绣正式走上了产业化,她成立了北安市乌鱼绣工艺品有限公司,同时也开始了大量的培训工作。
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乌鱼绣制作技艺成了当地就业技能培训的重要内容,通过技艺人才输送,既促进刺绣产业发展,也为家庭主妇们提供了居家就业、就近创业的条件和机会。
如今,北安市已陆续建成通北镇乌鱼绣培训基地、赵光镇乌鱼绣孵化基地、北安市乌鱼绣传承展示基地、北安市乌鱼绣研学实践教育培训基地和北安市乌鱼绣非遗培训基地,乌鱼绣成为北安市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
近年来,王春艳广泛参与捐资助学、扶贫济困等公益活动,为所有乌鱼绣学员免费提供刺绣材料和相关书籍,给困难的就业人员提供生活保障。2011年,她在北安市妇联“爱心代理妈妈”活动上对接领养了一名9岁的贫困女童。2018年,北安市人社局及北安市扶贫开发中心批准北安市乌鱼绣工艺品有限公司成立第一个“北安市就业扶贫车间”。
现在大部分工作时间,王春艳都用在培训绣娘、创新技艺和绣品设计上。留在家乡、建设家乡,让乌鱼绣产业发展和乡亲们的日子一同蒸蒸日上,是她最大的愿望。
标签:
□本报记者徐佳倩从普通农民工到非遗传承人再到龙江工匠,“全省优秀农民工”王春艳用从小耳濡目染和专门
本报19日讯(记者孙铭阳付宇见习记者李雪君)19日,由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黑龙江省商务厅主办的
本报19日讯(记者郭铭华)19日,黑龙江省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第二次全体会议在哈尔滨召开。副省长
本报19日讯(徐宝德谢天华记者狄婕)19日,省防指召开全省防汛工作视频会议,我省将有效防范每一轮
本报讯(记者付宇)近日,绿活美地健康科技有限公司牵头,与17家直销企业联合发出倡议:践行绿色发展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