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 > 正文

助民生、兴产业、促就业 黑龙江省第八批援藏工作队为日喀则发展注入新生机

  • 2023-07-04 22:05:14 来源:龙头新闻·黑龙江日报

黑龙江与日喀则相隔5000余公里,有这样一支队伍将祖国的东北角与西南角紧密地连接在一起,用一个一个惠民项目为日喀则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希望——它,就是黑龙江省援藏工作队。


【资料图】

自2001年确定黑龙江省对口支援西藏日喀则地区以来,黑龙江省先后派出八批次440名援藏干部人才。二十几年间,黑龙江省援藏工作队的足迹遍布日喀则市以及康马县、仁布县、谢通门县的每一个角落。

去年,黑龙江省第八批援藏工作队开启了新的援藏征程,致力于改善日喀则地区的民生、教育、医疗、产业等方面,为日喀则的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

进藏一年以来,黑龙江省第八批援藏工作队(简称援藏工作队)紧紧围绕核心任务,大力推进产业援藏,在青稞良种应用、种植模式推广和精深加工,以及畜牧业养殖暖棚建设方面成效显著;持续推动智力援藏,充分发挥“组团式”教师经验优势,托起了广大学子的求学梦想;通过引进柔性医疗人才,大幅提升治疗高原易发多发病医疗水平;以“交往交流交融”为切入点,组织龙藏两地多批次620余名干部群众沟通往来,进一步筑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近日,记者来到日喀则对正在进行的项目建设进行实地走访,了解黑龙江省第八批援藏工作队为当地带来了哪些新的变化……

康马县:

惠民生——牛羊暖圈项目、卫生院改扩建

湛蓝的天空,比平原更加耀眼的太阳,行走在公路上,望着两侧山尖上挂着大朵的白云,隐隐能窥见雪山踪影。在这里,人和天空的距离前所未有的接近。这里是日喀则市康马县,海拔4300米,一个以畜牧业为主的县城。

前往康马县的路上,能看到在近处绿地上悠闲吃草的牛羊,同行的援藏工作队队员向记者介绍,这些绿地之间相隔较远,过去几十年间,牧民们为了节约路途所需时间,晚间往往会将牛羊们赶到简单搭建成的牛羊圈中,并与之一起休息。当地晚间的低温对牧民乃至牛羊的健康造成了很大危害。为了改变这一情况,近年来,黑龙江省援藏工作队持续推进了牛羊暖圈项目建设。

未拆除的老式牛羊圈

到达少岗村牛羊暖圈项目所在地后,记者首先观察到了在后方还未拆除的老式牛羊圈,它们用石头垒砌而成,窗户同样用石头封住,但能看见拳头大小的缝隙,晚间在此处过夜,可以想象刺骨的寒风是如何穿墙而过。

正在施工中的牛羊暖圈

前方已经完成墙体砌筑的施工现场,就是少岗村的牛羊暖圈项目。工作人员介绍,康马县少岗村的牛羊暖圈项目动工于今年五月份,预计在七月末竣工,采取了原址重建的方式,将原来的砖土结构的暖圈推倒后新建一个现代化暖棚设施。

建成一个这样的高标准的牛羊暖圈对当地牧民的生活能起到极大地改善。“之前我们少岗村的牛羊圈整体面积不是很大,不仅没有房顶,而且建筑牛羊圈的材料也大多是混杂结构。对农牧民、牲畜的生命安全有极大威胁。春季牧民们接羔育羊的时候也没有饲料的储备库。”乡镇工作人员边巴也是牧民的一员,这些结实保暖的牛羊暖圈让他们十分高兴。“如今要建成的全水泥牛羊圈,能完成人畜分离,单独建成放牧人员房间和饲草料储备库。看到如此坚固和实用的牛羊圈,我们发自内心地高兴。”边巴笑着说。

黑龙江省第八批援藏工作队队员、康马县发改委副主任关晶岩向记者介绍:“比如过去传统的土圈里面大概能放500只羊。但我们建的牛羊暖圈,容量增加到了2500只羊左右。牛羊暖圈建设成功后,能够帮助牛羊过冬御寒,提高幼崽的成活率,帮助牛羊增膘。通过我们这几年援藏项目累计已经建设了十几个牛羊暖圈,2023年康马县农牧暖圈建设项目,计划建设6座高标准牛羊暖圈。明年和后年要建设29个,我们计划在康马县实现牛羊暖圈所有乡镇的全覆盖,最大程度满足当地牧民的需要。”

除了牛羊暖圈项目,康马县康如乡卫生院改扩建项目也是2023年康马县重点援藏项目,已于2023年5月下旬开工,9月末整体竣工。

老卫生院外景

老卫生院走廊

曾经的康如乡卫生院就在一旁,能看到已经褪色的门墙和老旧的医疗设施,走廊的环境虽然干净整洁,但走进去瞧,产房里仅仅摆放着两台手术床,医疗设备极其简陋。康如乡卫生院院长巴姆向记者介绍,老卫生院建于2003年,仅有一层且面积只有400平方米左右。医护人员实际工作能利用的只有门诊室、输液室、接种室、产房、药房等普通设备设施,无法充分满足百姓的就医需求。

援藏干部指导施工

康如乡卫生院所在的施工现场刚刚下过了小雨,来自黑龙江省绥芬河市住建局的援藏队员赵子安负责这里的住建相关工作,每天对所有的援藏项目建设过程进行督导和检查,保证援藏项目平稳施工、安全生产。据他介绍,高原地区施工相对内地较为困难,天气多变是常事,尤其是这里地下水资源比较丰富,在地基打水过程中工作队需要及时过来进行督导,才能确保地基稳固。

老卫生院的医疗设施

黑龙江省援藏工作队新建的卫生院面积将达到1200平方米左右,是原来的三倍。该项目建成后,将承担着全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妇幼卫生、疾病预防等综合卫生服务。服务范围涵盖全乡1950人及边防派出所、兵站、通信、邮政等派驻单位的干部群众。该项目将彻底改变目前康如乡卫生院硬件设施老化落后的整体面貌,有效提升康马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康如乡卫生院建成后的效果图

除了民生援藏方面肉眼可见的变化,黑龙江省第八批援藏工作队队员、康马县副书记、常务副县长邓子龙向记者介绍,在产业援藏方面,康马县还引进了18万株寒地大果沙棘,在康马县6个乡及仁布县和谢通门县大面积推广种植,成效显著。在智力援藏方面,先后派出42名康马县教育、卫生、农牧、宣传领域专业人才和13名基层村骨干,到牡丹江市进行交流学习,并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两地搭建起文化交流、人才交往、民族交融的桥梁和纽带。“未来两年,我们将扎根西藏、情系康马,认真开展好本职工作和援藏项目推进工作,密切两地交流,增进民族情谊,为康马县经济发展、产业振兴和社会进步提供强有力的支撑。”邓子龙说。

仁布县:

“培养、孵化、就业”打造特色产业孵化园

在雪域高原西藏日喀则市仁布县,传承着一种已有千年历史的民族手工技艺——亚德细褐纯羊毛布料及服饰制作工艺。亚德细褐纺织手工艺代代相传,当年文成公主入藏后曾赞叹亚德细褐纺织技术精湛、选材佳优、制作精巧,特命名为“亚德细褐精布”。至此,亚德细褐精布与服饰享誉全区,为广大西藏人所喜爱。

仁布县特色产业孵化园

跟随着援藏工作队队员的步伐,记者走进了作为黑龙江省援建重点项目的仁布县特色产业孵化园,来到园区内的“亚德细褐羊毛织品合作社”,见证了“亚德细褐精布”完整的生产流程。拉线车间内,穿着民族服饰的藏族同胞正在对纺织好的羊毛进行缠绕,他们动作熟练,边工作还能和记者笑着聊两句。纺织车间内数十台传统的纺织机同时运转,热火朝天。而缝纫车间内缝纫师傅正在大开大合地穿针引线,场面十分壮观。参观完全部的生产流程,来到成品展示区,上衣、围巾、披肩,冬装、夏装一应俱全,让人大饱眼福。

成品服饰

扎顿是“亚德细褐羊毛织品合作社”的负责人,参观过程中他向记者介绍,合作社于2013年11月成立。其主要经营范围有细褐羊毛织品、围巾、披肩、细褐西服等。这些服饰以黑色为主,采用纯羊毛手工织造,布料紧实,形式精美,供不应求。如果想要一件完整的服饰,至少需要提前三个月预订。

缠线

合作社成立后,对于帮助培养亚德细褐羊毛织品传统工艺传承人员及现代化羊毛织品加工及生产技术人员,填补该区行业本土技术人才的空缺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能够延续亚德细褐羊毛织品优良的文化血脉,建设以亚德细褐羊毛织品为核心产品的现代化民族手工艺经营主体。无论是对当地的经济还是文化的传承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纺织车间

仁布县特色产业孵化园园区为“亚德细褐羊毛织品合作社”提供了新的生产车间,提供了拉线、剪裁、纺织的生产场所,并为员工提供就近食宿,极大提高了员工的生活质量。扎顿表示,在园区的帮助下,仅去年合作社分红就达到了240万元。“亚德细褐”发展让合作社增收的同时,还实实在在地促进了当地百姓的就业,所聘员工全部为当地群众,“过去,我在外面打工,离家远花销大。现在在家门口上班,培训了两个月学到了技术,一个月能赚到3800元,我和家里人都很高兴。”“亚德细褐”的纺织工人说。记者了解到,“亚德细褐”的工人平均工资能达到5000元以上,尤其是成熟的缝纫工人工资已近万元。

在园区内望去,正在建设施工当中的综合楼是仁布县特色产业孵化园第二期项目,建筑面积2600多平方米,预计10月份左右竣工。项目建成后,园区功能更加健全,为企业员工提供培训基地、办公室、洽谈室等全方位场地,提供更优质的保障性服务。

仁布县特色产业孵化园外景

仁布县特色产业孵化园作为黑龙江省援建的重点项目,为仁布县解决了优势特色产业缺少熟练工人、生产场地及建设资金的难题。“仁布县特色产业孵化园一共投入2900万,工作队从第七批到第八批接力棒式推进,园区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孵化、就业,主要就是把一些有实力的有发展前景的企业培养起来做大做强。借这个机会带动就业、带动产值。”黑龙江省第八批援藏工作队队员、仁布副书记、常务副县长马金明说。

谢通门县:

升级改造县城供水管网 强力建设民生基础设施

2022年7月,黑龙江省援藏工作队进驻谢通门县,针对“十四五”期间的援藏规划进行了充分调研,并且吸纳当地干部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从而制定了三年的工作计划。

“今年,我们计划在基础设施项目这一块重点围绕着谢通门县民生基础设施薄弱环节开展项目建设工作,在‘三交’项目方面我们重点要围绕着谢通门县的教育、卫生以及三农人才方面重点开展‘三交’方面的培训和学习。另外,发挥援藏优势进行招商引资,特别是今年抓住了哈洽会的契机,将谢通门县的几十种产品在哈洽会上亮相,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黑龙江省第八批援藏工作队队员,谢通门县常务副书记、常务副县长刘俊杰向记者介绍,“目前我们的计划主要是针对谢通门县县城城镇供水管网的老化问题,解决日供水量不足现状,计划投入资金2000万元。对整个县城的城镇管网进行改造。改造之后能够改善县城近9000人的城镇居民用水问题。另外,通过智慧化的管理系统,能够更充分地节约水资源。”刘俊杰说。

黑龙江省第八批援藏工作队队员,谢通门县常务副书记、常务副县长刘俊杰

据刘俊杰介绍,谢通门县的群众对供水情况普遍满意度不高。究其原因,谢通门县供水管道始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近年来县城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及县城人口的日益增加,县城日常生产、生活及公共事业等用水需求逐年上升。同时由于原有供水管网使用较久,漏损率严重,缺少维护,部分供水设施已无法满足现有供水需求,输配水系统及供水监测系统不完善,全县供水系统逐渐丧失原有功能。

为改变这一情况,黑龙江省援藏为谢通门县县城供水管网升级改造项目投入资金2000万元,项目将新建10.95公里的供水管网,市政消火栓45个,钢砼阀门井85座,测流井26座,无线远传电磁流量计26套及购置智慧水务系统一套。从而解决县城供水压力不足、管道老旧渗漏以及检修困难等问题。通过对全域的供水管网进行升级改造,使县城全域供水水量及水压达到日常生活生产所需的标准,同时通过进行分片区控制和流量测定,降低管网故障率和检修困难程度。预计解决县城所在地卡嘎镇9000余群众及干部职工生产生活用水短缺问题,进一步保障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商业生产用水、工程施工用水、植被浇灌用水等问题,同时关注群众其他方面需求,为改善当地民生作出不懈努力。

黑龙江援藏公寓

黑龙江省第八批援藏工作队队员们告别家乡的亲人、跨越5000公里来到陌生的日喀则,来到康马县、仁布县、谢通门县,克服高原缺氧与艰苦的自然环境,连日往返于高耸的山道,为日喀则的发展所奔忙。一年以来,黑龙江省援藏工作队所在的援藏公寓仿佛成为了队员们的第二个家,为了让队员们感受到家的温暖,在工作队当了18年厨师的旺姆亲自前往哈尔滨学习了一手地道的东北菜绝活儿,锅包肉、溜肉段、酸菜粉……在与家相隔千里的青藏高原上,能吃上一口家乡菜,是让队员们倍感幸福的一件事。此外,旺姆和其他本地厨师们的性格热情开朗,经常为队员们带来藏族特色歌舞表演,用浓厚的民族风情和高昂的曲调,打消队员们的思乡之苦。

旺姆为队员们备菜

在这里,队员们感受了藏族同胞们的温暖,同样,他们倾心倾力援藏所产生的成果又让当地的藏族同胞收获到幸福。

在接下来两年的工作当中,黑龙江省援藏工作队的队员们也将持续把来自龙江的温暖赋予日喀则这片土地,为日喀则的发展贡献最大的力量。“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度结合日喀则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保障需求,进一步发挥援藏工作效能,扎实推进产业援藏、民生援藏、科技援藏、人才援藏,加强各方面人文交流,继续深化龙藏两地多领域务实合作,为把日喀则建设得更加富饶美丽作出更大贡献。”黑龙江省第八批援藏工作队队员王博辉说。

见习记者:石琪;摄影:石琪;视频:石琪

标签:

推荐阅读

助民生、兴产业、促就业 黑龙江省第八批援藏工作队为日喀则发展注入新生机

黑龙江与日喀则相隔5000余公里,有这样一支队伍将祖国的东北角与西南角

牡丹江:让“放心消费”成为城市名片

良好的消费环境是提振消费信心、促进社会消费的重要一环。为促进经济社

热资讯!2023中国镜泊湖半程马拉松赛激情开跑

夏季的镜泊湖,绿荫遮湖畔,轻舟逐浪欢。6月30日上午,2023中国镜泊湖

当前观点:宾县 精细管理提升城市形象

本报讯(刘婧婧杨丹杨吕东记者白云峰)宾县自启动创建省级文明城市以来

促就业 稳预期 强信心丨大庆 好政策拥抱新市民_世界动态

□本报记者刘楠赵吉会锁好共享单车,看着值班大爷微笑着打开房门,杨烁

猜您喜欢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亚洲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 联系方式:8 86 239 5@qq.com,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