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汉科 张黎明
(资料图片)
两代人的北极梦
爷爷是知青,他把一生都献给了大兴安岭。直到2002年退二线,才结束了他36年的“知青生涯”。随着爷爷的退休和整个家庭的搬迁,虽然离开了家乡,但李函默永远记着小时候家长口中的“5·6大火”,记得爸爸、叔叔上山增援带回来的午餐肉罐头和榨菜,记得那句“林区防火 人人有责”。可以说,对于故乡的概念除了夏季山清水秀、冬季冰天雪地以外,就是防火和灭火。
2017年,李函默从武警学院毕业,分配到了大兴安岭地区消防救援支队。他带着爷爷的嘱托,来到了新林大队报到。到队后,他被安排到了中队担任副中队长,“8月13日,我接到报警电话,到达现场后,怎么也没想到出的第一场警竟是我儿时邻居王阿姨家的平房火灾。王阿姨说,你们家都从这儿搬走十多年了,没想到你还能回来当一名消防员啊?”
最冷,最暖
王彦卫,从2012年7月到2020年3月,在中国最冷小镇——呼中工作七年零八个月。送走了一任又一任的大队领导,自己身边的战友从义务兵晋升到上士。他却在呼中消防坚守着冷与热、寒与暖。有一次,扑救火灾三个小时,左脚起初感觉是冷,后来是麻,再后来,就没有感觉了。等扑灭火灾回到单位,袜子已经跟脚后跟冻到了一起,拆开袜子脚后跟已经完全冻伤,经过一星期的调整,掉了一层皮。
“太冷了,在三个小时之内就冻伤了。后来回想,可能是在火场上跳进了雪里,然后雪钻进了鞋里,就受伤了。”他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写日记成了他的习惯,工作七年,他写了七本日记。记录下了大兴安岭声势浩大的“5·6”火灾宣传活动,记录下了每场战斗,记录下了一年年的冬去春来。写完后,他用报纸和塑料胶布将日记密封,准备过十年之后再打开,回忆这些暖暖的往事。
一片忠诚林
在北极站的门口,屹立着一片忠诚林,林中种植的樟子松,象征着北极消防指战员扎根边疆、乐于奉献、严守纪律、敬业爱民的北极松精神。历任指战员认领一棵树并悬挂名牌,上面记录着包括种植者姓名、籍贯、入伍时间、座右铭和在北极村工作过的简要情况。忠诚林内,有一条石路,每一名悬挂名牌的指战员,亲自挑选一块青石板往前铺路,这代表着他们每一个人,永远都是这个集体不可分割的一员。
“建站第一任班长王淇2012—2015”“郑树君,辽宁大连,2020年1月15日”“张芳景,河南濮阳,2019年12月27日”,人如树,扎根这片土地,留下坚守和奋斗的消防足迹,付出汗水和青春。战士们一起打理忠诚林、打扫石阶、擦拭名牌、给树干涂上石灰,“守着这片林子,就像有了精神依靠。”
三件“传家宝”
北极消防救援站指导员崔泽雄向我们介绍了北极村站的三件“传家宝”——木棍、雪盆和夹袄。冬天每次出勤回来,衣服会冻在身上,老站长都会用棍子敲掉消防战士身上的冰碴儿才能脱下来;在一次消防中,黄奶奶用自家的脸盆让战士们搓手,挽回了他们冻伤的手,这个盆成了支撑他们挺过寒冬的暖阳,成了战士们最温暖的手盆;总队领导来北极站检查工作,看到有的战士穿的棉衣并不保暖,就给每个战士量身定做一套棉服,让战士们穿着它贴身保暖,暖人,暖心。
标签:
□司汉科张黎明两代人的北极梦爷爷是知青,他把一生都献给了大兴安岭。
本报30日讯(记者孙思琪)30日下午,由中宣部部署开展的“高质量发展调
8月30日,在德清县通航智造小镇莫干山机场,工作人员对飞机进行航前检
“汛情过去了,新修的路比以前更平整、更好走了,特别是林业局公司还对
29日,第六届中国国际新材料产业博览会,在哈尔滨国际会展体育中心正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