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课堂搬到葱茏稻田里,院士们“面对面”为农民们当起老师,答疑解惑。25日,参加中国工程院院士龙江行活动的院士们在稻田里“开讲了”!
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卫(右一)在给农民和工作人员展示新技术
在建三江七星农场国家农高区万亩大地号,水稻生长已经进入齐穗期。田间,农场第八管理区的农民张景会面对院士们提问道:“如何减肥减药,实现精准施肥?”“防虫防病咋能更科学有效?”……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说道精准施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副所长周卫拿出手机,和老张一起看了起来。
“这是我们新研发的技术——养分专家系统,是传统测土施肥的‘2.0版本’,你可以关注‘养分专家’公众号。”周卫介绍:“输入上一季作物产量和施肥量,就能推算出下一季作物的施肥量。大家自己就可以实现‘测图配方施肥’。”看似简单易上手,其实它的后台是依据5千余个实验数据作为支撑,该方法获得了2020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并入选农业农村部的主推技术。
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康振生则从防虫防病方面进行了讲解。
他对老张说:“咱以前病虫害防治是见病防病,见虫防虫,药要喷很多次,现在绿色防控和预防,要把成本和环境因素放在一起进行综合考虑,可不敢漫天都是了才处理。”
康振生说,病虫害防治中应全程进行预测,播种开始就要考虑生育期过程中所在区域会发生哪些病虫害,危害关键是什么?可以通过不同措施防治病虫害,合理利用抗病品种,利用生物防治等手段,条件合适时才开展化学防治,防治时间要在病虫害没有流行之前,不能在大面积时开展防控,既不经济也不环保。
院士们和工作人员们在建三江七星农场国家农高区万亩大地号参观
在富锦市万亩大地号,院士们还进行了专题培训。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农业检测基准实验室(生物毒素)研究室主任李培武表示,新时期我们要保障粮食安全做出更大贡献,首先应创新科技进行品种培优,要选用高产优质、抗逆、抗病的品种;二是提高粮食品质,特别是营养品质;三是要围绕“大粮仓”,打造绿色、低碳、优质、安全、营养健康的品牌,通过品牌打造提高种粮的效益,保护农民积极性;最后则是要不断迈向智能化,最后要形成规模化生产。
在佳木斯国家农高区建设暨现代农业发展院士专家座谈会上,专家们也各抒己见。期间,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党委书记柏连阳针对佳木斯国家农高区建设提出建议:用好本地科研力量,利用本地科研单位如大专院校、农科院等,只有本地科研力量,才最了解本地的发展需求,可以提供高吻合度的方案,建立好互助模式;其次,也要学会“借力”,用好“外力”,通过有效措施引进外省市的高新技术,解决发展中所遇到的“瓶颈”;最后,要有标志性的产业,叫得响的品牌。
王红蕾 记者 李天池
版权声明:未经许可禁止以任何形式转载
标签:
把课堂搬到葱茏稻田里,院士们“面对面”为农民们当起老师,答疑解惑。25日,参加中国工程院院士龙江行活
碧海蓝天,椰风海韵。25日,第二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拉开帷幕,吸引全球目光。在7号展馆的黑龙江展厅
农户在缝补车间忙碌。□本报见习记者梁金池下好“先手棋”、筑牢“定盘星”、激活“新动能”……一年来,
直播间搭在农家院。□本报见习记者梁金池为助力乡村振兴,海伦市电子商务服务中心通过直播带货、线上线下
驻村干部入户走访。□本报见习记者梁金池为切实提高农村党建工作质量,伊春市伊美区以“三注重”引领,推